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道德模范巡讲> 厦门市 > 正文
邱宝晖:我只是做了一名党报记者应该做的事
http://wmf.fjsen.com 2010-06-07 17:54   来源:厦门网    我来说两句

其实,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中,我只是做了一名党报记者应该做的事,履行了一名厦门日报人应该履行的义务和职责。

应该说,在我的生命及新闻从业生涯中,我生平第一次经历如此巨大的灾难,在危机四伏的灾区中历经艰辛,面临危险,感受死亡;第一次亲眼目睹如此多的感伤、悲痛和凄惨,以及遍地废墟、成堆瓦砾和无数死伤的画面……

5月12日那天,我跟往常一样在采访、写稿。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报社领导决定委派我和另外一名同事立即赶赴四川灾区,我们的任务主要有两个:除及时为灾区人民送去特区人民的祝福和关爱外,还要在第一时间为厦门人民更好地帮助灾区抗震救灾提供详尽的资讯。

当时,我想到了妻子和年仅1岁多的孩子,因为我不知道,这一去能什么时候回来,而把母子俩扔在家中我确实不放心。但一名党报记者的职责告诉我,这时候我应该去现场,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了解灾情、帮助受灾群众的同时,圆满地完成报社交给我的各项任务。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此次赶赴灾区的艰难行程。因为,对我来说,在还没到达灾区前,我们已经在战斗。

13日上午,我们搭上了“厦门—成都”的航班,可在飞机上被连续困了几个小时后被告知,成都机场已经关闭,我们的行程受阻。最后,在铁路、客运等均无法通行的情况下,报社迅速与厦门红十字会联合派出厦门日报新闻大篷车弛援川渝灾区先谴队奔赴灾区。

此后,新闻大篷车一路向西,昼夜行驶,经过连续二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于第二天下午进入湖北境内。当时,成都已经开通部分航班,为尽快到达灾区,我和同事提前从武汉搭乘航班飞往成都,晚上11点,几经周折的我们走出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其间,我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同时,这也成为当时全国最早赶赴灾区一线采访的主流媒体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与死亡赛跑的抗震救灾报道中,“第一时间”成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词汇,成为新闻媒体最具影响力的号角,更成为了衡量厦门日报人应急能力的刻度和标准。

抵达成都的当晚,我们立即在街头采访大批流离失所的受灾群众,并于深夜发回了第一篇报道。

灾区期间,我们连害怕和危险都顾不上,最初两天,我们就安顿在一家裂缝斑斑的旅馆里,虽然我们每天只呆在里面几个小时,幸运的是,当时没有发生较强的余震。否则,我不知道,现在还是否能够完整地站在这里。那些天,我们每天都像在打仗,赶赴着一个灾区又一个灾区,我们每天的行程近千公里,在极为有限的几个小时休息时间里,还要感受不计其数的余震。

在此期间,我们想方设法通过层层管制,先后深入彭州、都江堰、青城山、青川、绵阳、北川等数十个重灾镇村。尽管在到达灾区前,我做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大灾难还是超乎了我的所有想像,此次大地震的涉及范围之广、面积之大、破坏力之强、受灾之严重……一切都令我始料未及。我们每到一处,满眼都是废墟瓦砾、失去家园的群众;千疮百孔的房屋、桥梁、山体和道路;以及大量滚落的巨石和泥石流,连同无数的死伤场景……

准确地说,到达灾区的最初几天,是灾区形势最紧张的几天,也是我们经历最危险的几天。既因为各地的救援人员还没赶到,许多灾区一线险情不断;又因为我们基本上是只身深入,没有任何依靠和保障,一旦危险降临,我们只能听天由命!

为此,每次出行,我都有一种特别悲壮的感觉。因为我不知道,沿途的公路和桥梁什么时候垮塌,无情的巨石和泥石流什么时候滚落,摇摇欲坠的房屋什么时候倒塌,如影随行的危险什么时候发生,我所处的位置什么时候发生意外,以及无孔不入的病菌……所有这一切都不得不让我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和随时可能降临的厄运。

但,也正是这种悲壮,以及肩上所担负的厦门日报神圣使命和一名党报记者的天职,促使我一次次历尽艰辛深入重灾一线,一次次涉险走进挖掘现场,用心、用眼、用笔去感受过去和现在发生的一切,亲历并见证一个个难忘的历史瞬间……无论每天多苦多累多晚,我都坚持发回四五千字的稿件。

那段日子,灾区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一股尸体腐臭味,即使戴上两层口罩,滴上风油精,仍无法呼吸通畅,我也为此胸闷了几天。为不让自己倒下,我总是经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并反复以意志支撑着自己,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因为职业的缘故,我的肠胃不好,尤其对面食等特别敏感,加上持续的超负荷运转,我已经严重体力不支。而我们每天的主食就是从厦门带去的面包和饼干,但为了能让自己支撑下去,明知吃下去后会产生不良后果,我还是不断地强迫自己。也为此,那些天我几乎每天都在腹泻的折磨中度过。

现在,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我早已回到了风景如画的厦门,回到了温馨甜蜜的家中,并不断地感受着各级领导、家人、同事、朋友和读者给我的无限关心和无尽问候!但我总会不断想起那段在灾区采访的日子,脑海总会交替浮现出那一幕幕满目伤情的画面、一间间轰然倒塌的房子、一个个在瞬间殒落的生命、一具具残缺不全的尸体、连同一张张悲伤愁苦而又充满希望的脸庞,还有大地摇晃而带来的不断震动……

在灾区的那些天,我曾经有过三次落泪的经历。我流泪,并非我脆弱,而是我在极度疲惫中感受到的一份份真实的感动!

第一回是在我们深入彭州采访的那天,我就靠着一块巧克力支撑着全部体力。当我来到伤痕累累的小鱼洞镇,采访一家正在路边喝野菜汤的群众时,一位老大娘打起了一碗热腾腾的野菜汤,颤颤巍巍地端到了我的面前,操着一口浓重的川音热情地跟我说:“我们煮了一大锅,够一家人维持两三天的,你喝一碗吧!”看着那碗正冒着热气的野菜汤,饥饿无力的我强忍着眼泪快步离开。

在第一个全国哀悼日,我赶到都江堰的莲花安置点采访。那天中午太阳很毒,为了解灾区群众的最真实感受,我一直在帐篷间穿梭。一个五十多岁的群众取出了一罐只有半瓶的矿泉水热情地跟我说:“不脏,我没有病,上个月才体检过,你喝吧,你是来帮我们的,可不能累倒了!”当时,我强迫自己的眼泪不要流下来。到了12点多领盒饭的时候,两个女的灾区群众的手上各捧着一盒饭找到了我,其中一人跟我说,我们女人的饭量小,合吃一盒就够了,你吃吧,里面还有瘦肉……由于她们执意要我吃,我最后只好以逃跑的方式含泪离开。

第三回是在广元市青川县马鹿乡的马鹿村,二十几位小孩每天从早到晚站在路边,每人举着一块大大的爱心牌,向所有过往救援车辆致敬。地震发生后,这些孩子的家大多已经成了废墟,学校也成了危房,他们就跟父母住在搭在田间的简易帐篷里,但他们决定:每天举着“爱心牌”站在路边,向所有赶赴灾区救援的叔叔阿姨们表达敬意,并一直坚持到抗灾结束!

在这只令人动容的队伍中,一个年仅七岁的小女孩跟我说,她的书包没了,文具没了,课本也没了,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上学。她又说,她的书包很漂亮,前段时间才买的,上面印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她最渴望的是能找到自己的书包、课本和笔;她说,她好想上学,好想跟老师和同学们在一起;她还说,她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考到北京去……那一刻,我的鼻子一阵阵发酸,泪水再也无法抑制地夺眶而出。

在灾区期间,还有一个特别令我难忘的事。5月18日中午,我赶到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与刚刚到达灾区救援的厦门检验检疫局小分队会合。当时,他们正蹲在九洲体育馆外的草地上吃干粮,看着一脸疲惫的我,队长杨浩连忙递过来一根黄瓜。而那根黄瓜,却是我在灾区期间惟一吃的最香最甜最美的一顿饭;也正是那根黄瓜,我跟杨浩从此结下了深厚情谊,用他后来的话说,我们是患难弟兄!

其实,此次全国各地赶赴灾区一线采访的媒体记者恐怕有上千人,仅厦门日报社系统就先后派出了20人,而我只是其中极为普通的一员。但不论在哪个时间到达灾区,他们都一样经历了恐惧和危险,感受到了震撼和死亡!

当然,如果要与那些自发赶赴灾区的爱心人士相比,我所经历的已经很微不足道。准确地说,灾区的惨烈和悲壮,已令我刻骨铭心;而在灾区感受到的那一份份人间大爱,更令我终身难忘……

在灾区,几乎所有的车辆都贴上了红色条幅,而有些找不到红布的车主,就在车上贴上红纸,并写上大大的“救援”字样。

在我们沿途所经过的每条道路上,都是一支支犹如长龙的爱心车队,他们中,有轿车、有越野车、有货车,还有拖拉机,但无论挂着什么样的车牌,什么样的车辆,都无一不挂着红色。一辆辆爱心车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伤痕累累的灾区,只要是灾民或是志愿者,甚至只要有人拦车,都可以免费乘车。

因此那些天,我还经常有一种特别悲怆的感觉,而那种感觉正是来源于一个个震撼,一份份人间真情!在我看来,与其说,灾区是一个千疮百孔、满目伤情的灾区,倒不如说,更是一个被一颗颗爱心、一条条横幅染红并充满坚强,写满希望的灾区。

那几天,只要广播说哪儿有需要,需要哪些物资,就有大批爱心人士自发赶过去。有开私家车的,有花高价租车的,也有的士,他们送衣服,送矿泉水,送面包,送药品……

由于太多的爱心车辆涌到各个灾区,一度导致灾区许多公路交通拥堵。后来,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善意地规劝爱心人士不要再开车送东西,许多地方都实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但仍然有很多人坚持,他们把车停在路边,顶着烈日,不顾疲劳,扛着一袋袋物资,徒步前进。 5月15日,我搭乘一支由二十多个成都市民组成的爱心家庭车队进入彭州小鱼洞镇,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二话不说,把物品卸下车后,又急匆匆地往下一个灾区赶。而那些天,他们也跟受灾群众一样,啃着干面包。

5月18日,我到达受灾群众聚居的绵阳市九州体育馆,由于人数太多,救灾所需无法全部送达。附近村民就自发煮菜煮饭,用桶,用脸盆,端到各个帐篷。

5月19日,我在都江堰的莲花居民安置点采访时,由于气温太高,整个城区都充斥着一股高度的尸体腐烂味,令人有一种窒息和胸闷的感觉,可几个小伙子却坚持连续几天为受灾群众忙这忙那。当我问他们是做什么的,一个小伙子小声地回答说,还没有找到工作!当我问他们来自哪里,那位小伙子摆了摆手,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迅速消失在人流中……

在灾区,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且每天都在发生。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激情澎湃,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职业,来自何方……但正是他们以自己的特有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仅默默书写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传统美德,还诠释了炎黄子孙在大灾难面前无所畏惧和无私奉献的真正内涵,令人感天动地!

地震发生后,成都宋二姐火锅店的老板宋二姐把车子贴上红色条幅,写上爱心字样,然后夫妻俩每天往各个灾区送水、送面包,送药品……

从5月12日傍晚开始,成都“的哥”唐师傅,每天都开着他的出租车赶到灾区免费接送受灾群众和志愿者,而他每天还要给出租公司交纳上百元的费用。

成都外滩的几对夫妻,他们请了一个长假,每天开着私家车奔赴各个灾区救援。我们在彭州相遇后,他们每晚固定在11点给我打来问候电话,问我是否平安,叫我要保重,说遇到困难时一定要跟他们联系……直到我安全离开灾区。

如今,爱心仍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越来越多的受灾群众已在泪水中学会了坚强,希望的曙光正在灾区一点点燃起,并即将照耀光芒……

在这里,还是让我们为广大的受灾群众祈福吧,祝愿他们的伤口早日痊愈,他们的家园早日建起,他们的脸上早日挂上幸福的笑容。在此,我也深信,汶川大地震绝不只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在灾难中挺立伟大中国的开始。希望与中华民族同在!

最后,我还要说的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报记者,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在组织需要的时候,即使前方的道路是泥泞,是险滩,我都将一往无前!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