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概况简介
http://wmf.fjsen.com 2012-09-28 17:02   来源:古田县委文明办    我来说两句

商业贸易扩大 解放初期,个体商业户798个,国营商业2家,县、区供销社11个,分销处21个;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总值58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值107万元。1956年完成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壮大,成为市场主体。至60年代初期,有国营商业21家,县及其基层供销社10个,分销处123个。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总值539万元,社会商品零售总值1997万元。同时,开始发展对外贸易,主要经营茶叶、红曲、畜产品等出口商品。“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思想干扰,商业发展缓慢,物资供应短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执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国营、集体、个体等多种经营得以发展。商品购销两旺,市场繁荣。1990年,国营商业283个,从业人员3460人;全县基层供销社15个,营业网点404个,从业人员1689人;个体有证商业3027户,从业人员3207人。商业零售网点3588个,城乡贸易市场8个,其中有全国最早、最大的食用菌专业市场。社会商品零售总值2.21亿元,贸易市场成交额7484万元。全县还有外贸生产企业20家,对外贸易收购总价1355万元,外贸出口实绩1032万元。主要出口商品有食用菌、土畜产、鞋帽服装、工艺品等类30多个品种。1994年,商业、供销、粮食等内贸企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值3.69亿元,集市成交额2.46亿元;商品纯购进6546万元,纯销售1.46亿元。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188户,从业人员7531人;私营企业67家,从业人员770人。同时,新批“三资”(中外合资、独资、台资)企业12家,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已投产的三资企业出口创汇920万美元。此外,6000多农民闯海南,创办著名的双联农场,1万多农民走南闯北搞运销,接连经营食用菌原料和产品,拓展市场经济。

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进步 50年代起,面向工农办学,注重科技与生产相结合,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组织群众文化、体育普及活动。1985年起,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扫除文盲;科技组织和队伍壮大,科技成果应用推广,推动了经济发展;县、乡、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更加健全,主要传染病基本消灭;广播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群众性体育活动更加深入,人民体质增强。1994年,有幼儿园20所,入园儿童9948人;完全小学285所,学生47576人;中学21所,学生19509人。中小学生平均1599人/万。还有中等专业、职业、技工学校,聋哑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和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1978~1994年,向高等院校输送新生3837人,多渠道集资3922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25幢,建筑面积9.44万平方米。有科技机构5所,民营科技机构34个,自然科技专业人员2406人,群众科技人员2260人,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87项次。有县直医疗卫生单位9家,乡镇卫生院14所,村卫生所315个,私人诊所58个,大型医疗器具299种,卫生技术人员1157人,床位665张,平均每万人27.5人、15.8张。广播电视率先在全区实现全县城乡闭路电视联网。文化市场全面开拓,“芳草”计划深入实施,继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后,又获福建省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模范县称号。

责任编辑:卓志沐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