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竞追 追不尽恋恋家园情怀
一年复一年,新年的春风裁出莆阳民俗大赏。莆田元宵节也成为众多摄影师每年必追的一个重头戏。为一睹那么多神秘、神圣、神奇的瞬间,民俗摄影风行水上,在他们的镜头里,既留下大量的乡土乡情,也展示了莆田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时代变迁下,摄影师的作品,也带出浓浓的乡愁。
莆田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马金焰是拍摄莆田元宵相关作品最早的一批摄影家。“从80年代就开始跟了,拍了30多年,当时还是用胶卷冲洗,对拍摄元宵节有特殊的感情。”马金焰的镜头语言充满了生动热闹的现场感,大量的家园题材作品形成他独特的个人标签。
连日来,自由摄影师张力为拍到满意的作品,骑着摩托车,一天跑三个村庄。“先找好目的地,然后去蹲守,有时候连续几天都没拍到好照片,不少照片都是在路上偶然抓拍到,所以要跑得勤快些。”20余年行走在各个乡镇亲历元宵,张力说:“留下不少遗憾,有些特别的元宵形式逐渐消失了。”其中让他感受颇深的有仙游的板凳灯,从前村民生活困难,闹元宵时就地取材把纸灯安在板凳两头,形式比较原始,后逐渐演变,被游龙灯取代,过去点蜡烛而今用的是电子灯,失去味道。还有在萝卜上雕刻孔雀、牡丹的萝卜菜头灯,闹元宵时都要用几千个菜头灯。过去萝卜50公斤2块钱,现在一公斤就要10块多,加上会雕刻的艺人少了,如今仙游枫亭镇闹元宵用菜头萝卜灯就少了。
“过去闹元宵用花灯是必不可少的。山区里夜晚滚灯、舞‘火龙’很好看,各地都有很多的大型灯会,花灯都是艺人自己做的,现在会工艺的少了,也逐渐削弱了元宵灯的比重。”程德鲁说。
对莆田人来说,正月闹元宵是一次盛会,亦是一次精神的归宿。各地以充满生活气息的形式表现出来,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据悉,今年仙游枫亭镇联合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社举办了以元宵为主题的全国摄影比赛,吸引了大批来自泉州、厦门等地的摄影爱好者。正月初九到十三,仙游盖尾前连村闹元宵吸引了100多人来驻扎拍摄。
丰富多彩的元宵形式,也为莆田文艺界提供源源不断的乡土题材。摄影、散文、诗歌、记录片等各类形式的作品也进一步丰盈了莆阳元宵文化内涵。“加上今年拍摄的,我们记录下了莆田30多个地方的元宵活动,留下这些史料文物,也是为了完善地方文化数据库。”颜明智说,借助互联网的推广,莆田元宵文化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传统节庆文化的在年轻人手中有流失亦会有继承,日新月异的传播媒介也会让元宵这场“年俗嘉年华”越来越多元化。保护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在年俗里出门赏月、燃灯祈福、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在对故乡的眷恋里也图来一份安宁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