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来之不易的地方志
同安区方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之前,同安曾在明朝成化、正德、隆庆、万历,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以及二十世纪初八修县志,但由于“兵燹迭经”,明朝版方志全部遗失,目前官方仅存康熙、乾隆、嘉庆和二十世纪初四个版本的《同安县志》。
事实上,就连这仅存的四部方志也是得来不易。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兴起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浪潮。当时的同安县方志办在长达数年的寻找后,终于在首都图书馆发现了《大同志》的存在。随后,同安县方志办老主任洪辉星远赴北京,通过胶卷拍摄才把《大同志》带回了故乡。四部旧志,长年以来一直“三缺一”。直到去年5月,同安区方志办主任洪汇前在省图书馆里发现并引进乾隆版《同安县志》的影印本。目前,乾隆版《同安县志》正在同安区图书馆的协助下,进行古本制作。对于其他旧版志书的搜寻工作,同安区方志办仍在坚持着。
意义 增进文化自信
同安区方志办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同安曾两修志书,可以说同安的志书记录十分完整。那么为什么同安区还要点校《大同志》,此举意义何在?
原来,2006年,同安曾点校出版了二十世纪初的《同安县志》。志书一经出版,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海内外同安籍乡亲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海外同安乡亲通过各种渠道上门求书,希望通过志书了解家乡的历史及文化。社会各界要求点校和出版发行旧版《同安县志》的呼声与日俱增。此外,点校出版《大同志》,还可以与《同安县志》互为补充,展示不同时代同安的地情和文化风貌,进一步丰富同安的历史文献、丰富同安的地方文化内涵,增进同安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去年7月,在同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安区政协文史委的积极推动下,同安区方志办正式启动《大同志》点校工作。
传承 培养文史修编人才
“点校《大同志》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以老带新。”洪汇前介绍说,点校旧志与编纂现代志书不同,点校《大同志》主要为培养具有古文基础、今后可以开展点校旧志、研究历史资料的人才。从前点校县志时,有黄奕铁、陈金城、许兴盛三位老先生担任编辑,如今许兴盛老先生已去世,黄奕铁、陈金城两位老先生仍在笔耕不辍,中、青年一代具有古文基础及点校旧志经验的人才严重匮乏。
为此,这次方志办在区政协文史委、教育局的帮助下,特意选用了8个感兴趣、有基础的文史爱好者进行初校,最后再由黄奕铁、陈金城两位资深专家进行统校,借此挖掘、培养和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地方志工作队伍,促进同安文史研究工作发展。洪汇前介绍说,在点校过程中,黄奕铁和陈金城两位老先生像批改作业一般一一指出他们的错误、遗漏和不足之处。通过详细指导及共同探讨,提高这批后辈点校旧志的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