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粽飘香,传统端午佳节到了。这不,精明的商家早早打出一代“粽”师等噱头招揽生意。这让人不禁想到,我们丢失了太多历史文化,使得一些传统节日异化为廉价的假日。在90、00后孩子们的回答中,元宵节吃元宵,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传统节日除了玩就是吃了。
事实上,就端午而言,还有“端阳节”“重午节”“浴兰节”“菖蒲节”“女儿节”等别称,而每个别称,都有一项厚重的传统民俗文化做支撑。过端午要做的不仅仅是吃粽子、赛龙舟,还有“兰汤洗浴”“挂系艾蒿、菖蒲”“饮药酒”“缠五彩线”“吃五黄”“回娘家”等多项民俗。
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于其适应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内涵。
古代端午节习俗的核心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包含了祛毒禳灾、保健康、求吉祥、联姻亲等内容。比如艾蒿、菖蒲、雄黄的各种运用,是要维护生命,粽子的性质表示调和阴阳,赛龙舟是通过体育竞技磨砺与讴歌生命力,妇女回娘家探亲是生命报本、感谢生命之源的仪式。因此,在笔者小时候的端午,是一个娱乐和参与指数都比较高的节日:小孩有得玩,青年男女有得盼,媳妇有得闲,男子有得闹,大家有得看。这是因为从日常生活层面看,端午节是一个表达亲情、进行社交的机会,其节日氛围的主调是热情和激动。妇女回娘家,订婚的人家送节礼,有情的男女送绣品(如香包、手绢、鞋袜)传情,村子之间赛龙舟,把整个地方营造得热情洋溢,甚至情绪激昂。
可以说,每个节日都包含有大量民俗内容和深远的民族文化气息,但现在,很多传统节日的内涵和民俗活动正在不断消失和简化,节日也就很苍白,没有了记忆,让人少了味道,丢了乡愁。
著名民俗专家冯骥才认为:“节日就要按节日的方式过。”的确,看看韩国人过端午节,很多人仍然保持着荡秋千等传统;日本过樱花节,则必须穿和服,如下雨,还要使用透明的雨伞以便能抬头看到樱花……在笔者看来,对传统节日,我们既不能食古不化,也要学会与时俱进。我们在回归传统乡愁的同时,也可以发展丰富其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现代基因。比如,有的地方在端午节开展诗歌赛,这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探索。
如果从社会历史层面看,端午节应该传承的,是高于个人生命的社会价值和信念。比如纪念屈原以生命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对爱国的坚守。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把这种精神提炼为爱国主义,这一内涵阐释得到共识影响至今。所以,端午节也应该纪念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先辈,纪念为国捐躯的先烈。从这个角度而言,有民俗专家指出,互道“端午快乐”是不适宜的。
在端午节,我们要追古抚今、传承革新,重拾和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魅力,提升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端午节不能简化成“粽子节”,也该给粽子找个“伴”了!这样,才能真正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王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