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招治:“薄饼嫂”匠心传承同安味道
http://wmf.fjsen.com 2019-01-03 11:37:42 来源:厦门市委文明办

蜚声海内外,有人专门坐飞机来买薄饼

2018年4月的一天,中午时分,吴招治薄饼店来了一位小伙子,一口气买了薄饼、封肉、炸枣,花了1000多元,小伙子打开了微信,希望吴招治能和他的雇主说上一句话。原来,小伙子受一位颜先生所托,专程从安徽坐飞机来到同安,当天买完薄饼、封肉再返回安徽,担心上飞机不好携带,吴招治特地给这些食物做了真空包装。原来,颜先生从网上的视频看到了吴招治薄饼店,特别想尝一尝古早味的薄饼,才有了请人打飞的来买的趣事。

这些年,吴招治和她的薄饼店屡屡受到媒体的关注。仅中央电视台,2套、4套、8套都专门来拍节目,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世界同安人联谊大会期间,新加坡的一位华侨担心吃不到薄饼,提前打电话来预定位置。一位90多岁的菲律宾华侨吃完直夸,“我们真的回到了故乡,吃到了家乡的菜”。一位马来西亚的华侨说:“吃了薄饼,有家乡的味道,这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海外的华侨来吃薄饼,他们吃的不只是美食,也是来吃文化,吃家乡的味道。”每当有海外华侨来店里,总是让吴招治格外欣慰,在华侨的眼中,薄饼嫂代表的不仅是传统美食,更是一种情结。

吴招治薄饼店的薄饼集中体现了厦门小吃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配料巧妙的特点,蜚声海外,成为同安乃至厦门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名店之一。1999年“吴招治薄饼”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贸易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华餐饮名店”、“中国名菜”称号,荣获福建省烹饪协会授予“福建名小吃”等称号。

匠心传承故乡的味道,再续同安封肉传统制作技艺

2018年春节前夕,中央网信办网评局指导下,策划制作了三集系列微纪录片《百姓说·新年》。纪录片摄制组深入中国14座城市,北到祖国最北端的漠河,西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南到厦门小岛,东至上海。在厦门这一站,纪录片摄制组选择了薄饼嫂吴招治,这一次记录的是无法忘却的家乡味道——同安封肉。纪录片中,在台湾生活40年的李建军老人,坐上了回程的轮船。一得知兄长的归期,吴招治便着手准备起了本地的特色菜——封肉。同安封肉做法复杂,耗时长,平常不容易吃到。对于阔别故土多年的游子来说,只有重尝一次封肉的味道,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故乡的滋味,都化在了舌尖里,守候亲人归。吴招治不仅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薄饼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同时也是同安封肉传统制作技艺的项目负责人。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相传同安封肉是为纪念王审知被敕封为“闽王”而创制的一道菜肴。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授其方形大印。当时居住在同安地面的官员为庆祝他敕封“闽王”,举办了一场盛宴。席间的一道佳肴,就是将猪肉切成四四方方的大块,用黄巾包裹,形如大印,同安封肉由此而来,并成为海内外同安华侨最喜欢的一道家乡菜。

吴招治介绍,传统封肉是这样做出来的:装封肉的缸厚度约5厘米,缸要先用大火烧一个小时,待其发烫之后,再将甘蔗垫在缸底,防止封肉被煮焦。紧接着,将事先油炸成金黄色封肉配上佐料一块块有序地放进缸里,再淋上大骨汤等秘制配料,最后将缸盖盖上并糊上面粉,以防封肉的香气外泄。

柴烧大缸封肉的方法显得繁琐、质朴,譬如焖煮时间长达8个小时及以上,制作时间是普通方法的5倍以上。尽管如此,吴招治仍以匠心,用传统方法制作同安封肉,这样做出来的封肉,味道更香浓,肉质鲜嫩、汤汁浓稠、肥而不腻。吴招治继薄饼之后,再次挑起了传承同安封肉传统技艺的担子,让最正宗的同安封肉制作手法传承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吴招治的儿子庄友谊,也成为同安珠光青瓷烧制技艺的区级非遗传承人。去年金砖厦门会晤举办,庄友谊制作的珠光青瓷伴手礼从上千件作品中入选金砖伴手礼。从7月初得知消息到8月下旬交货,8000套的金砖伴手礼要保质保量完成,“这是给国家做贡献,不仅是我家的荣耀,更是同安的荣耀,作为公益赞助商,虽然不挣一分钱也一定要做,还要做得更好。”当儿子提出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吴招治二话不说,马上贷款150万元给儿子并嘱咐他,“一定要倾尽全力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最后,熠熠生辉的同安珠光青瓷,准时出现在了金砖厦门会晤会场,为同安文化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