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文明网《关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将我省拟推荐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及事迹进行公示。在此期间,欢迎群众来电、来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反映情况。
公示时间:2022年2月22日至2月28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591-87891973
来电时间:公示期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来信投递:省委文明办综合处(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233号新闻大厦311室),邮政编码350013
省委文明办
2022年2月21日
敬业奉献
人民教师31年笃定育人献身教育事业
陈炜,男,1968年12月出生,生前任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从教31年来,陈炜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践行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潜心立德树人,倾心关爱师生,把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教育事业,把全部心血倾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身患重病仍坚守教育一线,在生命垂危之际仍念念不忘学校师生。2021年12月5日,陈炜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年仅53岁。曾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信念坚定 爱生如子
陈炜推进将党组织建在教研组上,落细落小落实五育并举;倡导“眼里有光、脸上有笑、手中有活、心中有爱、肚中有货、腿上有力、脚有方向”的“七有”学生培养理念,构建“博雅课程”体系,打造自我独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三自”育人模式。在参加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上仍坚定告诫师生“坚定中国红、树立凌云志”。
陈炜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推动所在学校大力发展德育、体育、美育,推动构建课程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等支撑体系;关心学生从学业成绩到人际交往、从后勤保障到睡眠质量的每一个细节,注重家校共育,想方设法缓解家长焦虑;反复强调“别人家有的,我们的孩子也要有”,提倡“乐于倾听拔节孕穗的美妙声音”,主张俯身倾听、容许试错、宽容失败,给予每名学生平等的教育和关爱。在弥留之际仍用微弱的声音念叨“学生”“上课”,甚至拔掉身上的管子冲出病房要去学校工作,终其一生守护学生成长成才。
勇挑重担 甘为人梯
陈炜倡导“生命因责任而高贵”理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拼搏奋斗的探路者,一心为学校发展谋新局、开新篇,在办公桌上随处可见他对学校规划的“思维导图”和点滴思索;以服务福州发展的长远战略目光带领福州八中高中部整体搬迁到三江口片区,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的治校之路;以超凡魄力推动成立福州三中教育集团,一人身兼四个校区法人代表,每周奔波于不同校区之间,总行程达到27248公里;以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专业视角探索完善寄宿制高中管理机制,首创福州八中中澳班、中美班、复办初中部;以实干精神激发团队干事创业精气神,用精致化管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癌症晚期,他仍坚持站在一线推介学校发展理念及成果,用短暂的一生办好多所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
陈炜坚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理念,强调“教师是教育发展的根和魂”,主导实施青年教师“春笋培养计划”、中年教师“大先生榜样计划”、骨干教师“扩展平台计划”,倾力打造科学合理的教师结构;潜心关爱青年教师成长,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毫无保留地同年轻教师交流思想、传授教学及工作经验技巧;大胆使用有潜力、有能力、有魄力的优秀人才。在重病期间,他仍不忘关心教师实际需要,用颤抖的手指编辑发送叮嘱教师们“要照顾好身体”的信息,呕心沥血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教育管理团队。
淡泊名利 克己奉公
陈炜坚持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为人低调谦逊、善于团结,在他的备忘录里永远都是教育教学的事,永远都是教师和学生的事,对于师生的困难问题总耐心倾听,常以“没关系、不要紧、慢慢来”鼓励师生;默默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始终以乐观感染身边人、以希望激励身边人,在手术后说话艰难时仍像常人一般努力发声交流;每有人善意提醒他个人荣誉太少、建议他多为自己着想,他总说“要把机会留给老师”;始终坚守廉洁自律底线红线,规范管理、筑牢防线,未有负面传闻和不良评价。陈炜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纯洁操守,成为师生群众交口称赞的“一名纯粹的人”。(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敬业奉献
英雄消防员用生命诠释“最美逆行”
张晓杰,男,1985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福建漳州人,2003年12月入伍,生前系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站长助理。入队十八年来,张晓杰始终冲锋在前,累计参加灭火救援战斗5300余起,先后参加“5·12”四川汶川抗震救灾、“4·6”漳州古雷爆炸起火事故救援、“3·7”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救援、跨区域增援江西抗洪救灾等多起急难险重任务。先后荣记个人三等功4次,入选“福建好人榜”等。2021年11月27日,在扑救晋江市陈埭镇一厂房火灾时壮烈牺牲,年仅36岁。
不畏艰险 舍生忘死
2021年11月26日20时45分,泉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泉州晋江市陈埭镇鹏头村某鞋材厂发生火灾。起火厂房纵深比较大,是贯通的中庭式厂房,加上当日有8到9级阵风,现场浓烟滚滚,火苗不断往外翻卷,随时有向毗邻厂房、住宅蔓延的危险。
作为站长助理、救援“老兵”、增援骨干的张晓杰考虑到现场险情复杂,把相对安全的供水岗位留给队友,主动要求加入攻坚小组,带领攻坚组在一楼西侧设置水枪阵地,堵截火势蔓延。期间,张晓杰外出更换空气呼吸器时,看到预备消防战士李古都正背着空气呼吸器往里走,就把他的“抢”了过去,对他说:“里面危险,你在后面铺干线,我进去就行了。”在每次灭火救援中,他都是这么“自私”,总想着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兄弟们。27日凌晨,火灾现场风力增大、风向突变,大量高温浓烟扑向一楼西侧,水枪阵地周边的塑料米堆垛,在高温浓烟下瞬间轰燃,导致前突灭火的张晓杰被困,壮烈牺牲。
攻坚克难 竭诚为民
2020年3月7日,泉州市欣佳酒店发生楼体坍塌事故,71名群众被困。在先后利用破拆器材救出4名被困人员后,张晓杰在一缝隙间发现了一名奄奄一息的男子。他不顾个人安危,挤入缝隙,用手牢牢托住男子肩膀,防止其下滑,同时背脚协力,用力撑宽缝隙,缓解男子压迫感。“再坚持一下,我们做好固定,撑开缝隙,马上就能把你救出来”,他坚定地鼓励被困男子,并与战友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破损床单,制作紧急止血带。“先拉住腿,扩张器再慢慢撑开!上面往外救人,我在下面顶着!”张晓杰一边指挥施救,一边关注被困男子身体状况,正是因为他和战友们的不抛弃、不放弃,这名男子很快被成功救出。
以身作则 甘于奉献
作为队站服役时间最长的消防员,在荣誉和待遇面前,张晓杰总是发扬风格、先人后己。参加消防工作十八年来,每到推荐立功受奖人员的时候,他都是往后靠,把荣誉让给别人。在“3·7”泉州佳欣酒店坍塌救援中,因为表现突出,队站党支部拟推荐他为记功奖励对象,他却说:“别的同志比我更需要,我已经立了四次功了”。2021年地震拉动演练结束,支队让每个参战队站都上报一个先进典型,他自己做了很多的工作,却不会为自己去争名夺利,还是想着去推荐其他同志。他总是笑着说:“我都这么老了,还争这些干什么,把机会多留给年轻人。
英雄已逝,浩气长存。张晓杰在献身消防事业、心系人民安危的红门岁月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在他身上体现了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彰显了消防指战员舍己忘我、顾全大局、临危不惧、敢于献身的英雄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诚实守信
厦门老字号传承人用诚信守住父亲的“金字招牌”
吴民祝,男,1958年出生,福建餐饮业十大小吃品牌、厦门老字号“吴再添小吃店”的总经理,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作为老字号的传承人,他不忘初心,谨记父亲“诚信为本、货真价实、薄利多销、服务大众”的经营理念,身体力行,用对古早味的坚守,对品质的把控,守住厦门人舌尖上的记忆,传承和弘扬厦门美食文化。曾获得“2016年福建100位名厨”“资深级闽菜大师”“闽菜宣传推广大使”等称号,并入选“福建好人榜”。
用新鲜的食材做地道的风味
1995年,吴民祝开始从事餐饮行业,2005年正式从父亲吴再添手上接过小吃店。守住父亲的金字招牌,守住老厦门的味道,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吴民祝说:“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无非就是几个字:做事认真,诚实守信。”
早上5点半出门,半个小时后吴民祝准时出现在美湖路的小吃店,安排起一天的工作。7点,店准时开门,迎接老厦门人和游客。
坚持用最新鲜的食材,每一批新鲜出炉的小吃,他都得看一看、闻一闻、试一试,确保口味纯正。全流程把控食品质量,吴民祝坦言真的很累。
对于员工,他也用心培养,把每一道工艺讲清讲透,员工才能知其所以然,严守工艺和程序。以萝卜糕为例,菜如果没有煮烂就下米浆,菜和米浆无法粘合,反而会分离;醒发做包子的面团也需要恰到好处,包子才能“立”起来。如果醒发过头了,包子皮会收缩变硬;擀皮一定得擀上七八遍,如果次数不够不能把空气压出来,包子不Q,会影响口感。
严把食品安全关精打细算让利顾客
严守传统的味道,同时坚持着对食品安全的承诺。他说:“老工艺也要与时俱进,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比如硼砂就是坚决不能使用的。”
为了研发制作油葱粿用的碱水,吴民祝拜访了多所高校的教师,还到外地的烹饪协会交流。最终耗时半年,经过反复实验,利用植物碱研制出碱水。植物碱要泡高温水、煮、溶解、冷却、反复沉淀过滤,12天才能完成一批碱水的生产。每次生产出来的碱水,他都主动送检。
一碗卤面只要7元,有三层肉、叉烧还有灌肠,口味又好。物美价廉的背后,是吴民祝的精打细算,把利润让给顾客。他说:“包粽子用的虾干、香菇,泡发的水不要倒掉,用来当面汤底的原材料,让客人少花钱就能吃到好味道。”
开展公益活动传承美食文化
“吴再添”是金字招牌。有人问,为什么不开分店,可多赚一点。吴民祝说:“小吃是纯手工制作,如果开分店,品质难以把控,不能砸了口碑。”
如今小吃店经营着20多种老厦门小吃。他正努力打造食品的标准化制作流程,更好地把传统小吃交给下一代。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在店里组织开展厦门美食文化的传承活动,为青少年讲解厦门的美食文化,让他们自己动手体验制作、亲自品尝,真正参与美食文化的传承。(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敬业奉献
检察官带病坚守岗位 燃尽生命照初心
陈月华,女,1973年10月出生。她热爱检察事业,以满腔热情强化自身能力,完成从一名非法律专业学生到检察业务骨干的华丽转变。她隐瞒病情,在人生最后的三年时间中一边工作一边与病魔的斗争,彰显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监所检察业务标兵”“福建好人榜”。2021年4月25日,陈月华同志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去世。
她甘当春泥犹如“母亲”般将爱倾注
“机关工会还有些收尾工作,我忙完这一阵,一会就走。”2021年4月12日,早已请过病假的陈月华意外出现在办公室。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笑着应答同事“一会就走”的人,会在几分钟后猝然倒下。因为陈月华的“隐瞒”,直至其临终时,朝夕相对的同事才知近3年来,陈月华一直在与病魔进行斗争。
为了不影响工作,陈月华18次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赴上海等地化疗。直至去世前,她仍是宁德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办理案件数最多的检察官。
陈月华对检察事业的热爱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2016年,宁德市检察院成立未检办。陈月华积极探索推行未成年人刑事执行检察、民事行政检察业务统一集中办理试点工作,推动宁德市、福安市、福鼎市看守所建立未成年人案件工作区,坚持“办一个案件、救一个孩子”的宗旨,完善保护性办案、社会化帮教、修复性救助、多元化普法“四位一体”的未检工作模式。她参与指导创立的福鼎市检察院“红树林”、蕉城区检察院“金贝壳”和福安“安小检”,更是形成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发挥着积极的社会效应。
为更好地纠正“不良”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陈月华在办好案件的同时,注重加强指导基层检察院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临界预防”工作。识别筛选、心理疏导、普法教育、跟踪问诊的全链条闭环预防帮扶,切实阻断了“临界少年”向罪犯演化。
她温婉柔弱却把案件办成标杆
在办理一起强奸幼女案时,由于被告人否认犯罪事实,并质疑被害人年龄。而当时,还在复健期间的陈月华身体状态并不理想。为了核实案件证据,她忍着病痛一次又一次走在泥泞的山路,一次又一次走访调查取证。凭借着这份较真、这份韧性,陈月华最终补充了19份新证据,被告人终于低下了头。这只是陈月华办理案件“较真”“求极致”的一个缩影。她将经手的每一起案件都办成了标杆,她参与指导办理的谢某某等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入选最高检“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典型案例,办理的吴某某猥亵儿童案被最高检评选为典型案例。
初心尽在无声处,韶华不负检察蓝。将半生青春年华献给检察事业的陈月华,用勤勉敬业、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正直善良、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了新时代检察官的使命担当。(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孝老爱亲
小女子用瘦弱的肩膀撑起贫困家庭的一片天
翁秀菊,女,1971年9月出生,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翁墩社区清洁员。翁秀菊一家6口,老幼病残,全靠她一人支撑,生活困难。白天,她在社区做卫生,下午到饭店做传菜员,20年来栉风沐雨、吃苦耐劳,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邻居们都说:“翁秀菊是社区里最勤劳、最贤惠的女人”。入选“福建好人榜”。
用爱温暖一家人
2001年,经老乡介绍,在大田县广平镇当养路工的翁秀菊认识了当时在三明水泥厂做化验员的刘少云。刘少云年少的时候,一次玩耍不慎摔伤,左脚掌的前半部分被截去,后来又因用药不慎,造成双耳失聪,与人交流只能靠纸笔。但当翁秀菊知道他是个善良老实的男人后,便不顾家人的反对,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嫁入了这个贫苦的家庭。
幸福的生活刚开始没多久,厄运就接踵而至,落在了这个弱小女子的肩上。起初是患哮喘病多年的公公病情加重,只能卧病在床,不但增加了医药费,还得家人寸步不离地照顾;紧接着因水泥厂改制搬迁,丈夫刘少云和小叔子双双下岗。刘少云因脚有残疾又加上失聪,多次找工作无果返回,身体还日渐不好,有时连家务都帮不上忙;小叔子下岗后不久,便患上精神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而婆婆已年老体弱,幼小的儿子嗷嗷待哺,20年来,一家6口的生活靠她一个人工作撑了下来。
2017年,翁秀菊母亲瘫痪了,让这贫困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更好的地照顾母亲,翁秀菊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没房子住,她就在楼下租了一间柴火房,将妈妈安置其中,一日三餐按时送至,吃药洗漱也是一手照料。
翁秀菊的婆婆含着眼泪说:“真怕秀菊也病倒了,那一家老老小小要怎么办?”秀菊握着婆婆的手安慰说:“我再辛苦几年,这样的困难总有一天会改变的。”秀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自己用心付出就能得到幸福。
省吃俭用为一家人
“我们这个家是不幸的,可我这个老太婆又是幸运的,上天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媳妇。秀菊进这个家,从来没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几乎都是拣亲友的旧衣服穿。她在外面做得那么辛苦,回来还要和我一起做家务、照顾病人。没钱买菜,我就和秀菊到后山自己种了些青菜,一年到头几乎没买过肉,最常吃的就是米和青菜拌在一起煮的饭。二十年了,她从没嫌弃过这个家。”翁秀菊70岁的婆婆说起这些,已是潸然泪下。
为了省钱,秀菊从省米做起,做饭“加水不加米”,少煮干饭常煮芋头稀饭;做菜“一菜三吃”,把空心菜杆与叶分开炒,再把菜叶煮成菜叶汤。她知道孩子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邻里送的鱼都要留给他吃,有时还会买几个鸡蛋给他补充营养。
用心工作支撑一家人
在居民们的眼中,翁秀菊不仅是公婆的好媳妇,孩子的好母亲,丈夫的好妻子,小叔子的好嫂子,还是大家公认的好邻居。她所负责清扫的小区卫生,目之所及,均是一尘不染。
翁秀菊为了增加收入,上午她在社区做卫生,下午就到列东饭店当传菜员。现在,她每天凌晨5点便得起床,做小区的保洁工作,中午再清扫一次。下午,她便到列东饭店,打扫卫生、端盘子、洗碗。要等到客人散尽,将杯盏清洗消毒完毕后才能回家。这时,往往已是凌晨一两点。而翁秀菊每晚睡眠也就两三个小时,天天如此。
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翁秀菊却说:“公公、婆婆、丈夫、小叔子、孩子,他们都是我的家人,我照顾他们是应该的。”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又善良勤劳的女子,不惧生活苦难,用爱为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天。(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助人为乐
爱心义工9年坚持志愿服务超4000小时
杨海燕,女,197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福建省南安市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兼协会支部党务工作者。杨海燕热心公益事业,于2013年参加南安义工协会,是南安义工协会公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和骨干参与者,策划组织并亲自参与了近百次公益活动,赢得了义工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赞誉。曾获得福建省五星级志愿者、福建省红十字会五星级志愿者、福建省优秀义工、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并入选“福建好人榜”。
践行初心 志愿之路不停步
杨海燕自2013年加入南安义工协会后,身体力行、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递志愿服务温度。她热心公益事业,关注老、幼、贫、残等社会弱势群体,每年组织到南安市翔云、眉山、蓬华等山区探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了米、油和生活用品,并组织医疗队和理发队上门义诊和理发,6年来,共开展义诊和理发1050余次。2016年以来,杨海燕多次对贫困学生进行了走访慰问,除了给予物资帮扶,还进行学业和心理帮扶。此外,她还组织实施制定帮扶计划,经过实地走访核实200多条求助信息后,开展“百人助学”活动,对其中的114人进行帮扶助学,给予学子们物质和精神的强大支撑,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得到了保障。
带头抗疫 全心护群众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面对群众出行未戴口罩、走亲访友等情况,杨海燕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迅速组织南安义工协会的义工们采取无接触式行动,带上喇叭、扩音器、宣传手册走街窜巷,向商户民宅宣传防控知识,或沿着公路、或下乡村农户,一点一滴地把防控知识宣传开来,做到了防疫防控宣传全覆盖、无盲区,全力投身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杨海燕还全力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发配送防控物资和站岗检测工作,带头值勤,累计排查对象近1000人次,过往车辆约1000台次。并组织采购防控物资捐赠相关医院急用,先后捐出1800双医用手套、70瓶消毒液、1.6万个口罩等。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责任,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
杨海燕说,有爱就有希望,让爱无限传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心,更多的温暖,更多的笑声。她也总是说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只有大家齐心协力,自觉自愿为社会服务,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杨海燕用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和温暖的爱心,在平凡中绽放出美丽的志愿之花。(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孝老爱亲
下岗职工照顾痴呆丈夫和残腿婆婆 撑起家庭的希望
成才凤,女,汉族,1966年11月出生,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菁城社区居民。这位普通质朴、心地善良的下岗职工16年如一日,倾心照顾生活无法自理的痴呆丈夫和年迈腿残的婆婆;自谋生计,独自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育成人,在与亲人一路相随的岁月里,诠释不离不弃的感动,邻里街坊有口皆碑。成才凤入选“福建好人榜”。
患难夫妻显真情
1989年,成才凤与曹平喜结伉俪,与公婆一起生活,两年后生育独子曹子君。在此后的30年光阴,成才凤一路走来,命运多舛,艰难坎坷。
1994年,一场恶疾骤降这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成才凤突发甲状腺癌!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成才凤度日如年 ,几乎万念俱灰。曹平安慰道:“病痛在你身上,但痛在我心里,你一定要坚强乐观,我会一直陪伴在你身边。”30天后成才凤康复如初,精心照料她的丈夫却消瘦了一圈,但夫妻俩更加恩爱。
2000年,成才凤与丈夫从城关木材公司下岗,她独自经营一家小裁缝店,勉强弥补拮据的家庭开支。2005年,丈夫横遭车祸,脑部重创出血,昏迷长达半个月。医生说:既便抢救过来,也有可能是植物人。“既是成为植物人,我也要照顾他一辈子!”面对闻讯赶来的公婆,成才凤的态度十分坚定。她放下手中的裁缝活计,先后辗转漳平市医院、三明市医院,日夜陪护丈夫治疗三个多月。
不离不弃爱无言
虽然成才凤的丈夫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不幸留下了严重的脑残后遗症:不仅丧失记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随地大小便……如同“大号”的痴呆幼儿。成才凤无微不至地照料丈夫的吃喝拉撒,从未怨天尤人。2007年,丈夫因脑部积水再次入院治疗,岀院后每年都会伴发周期性的癫痫病。面对接二连三的折磨,成才凤始终没有放弃一线希望,想方设法寻医求诊,恢复丈夫的身体健康。每次从医院接回丈夫时,她总是含着泪对公婆说:“活着就好,活着就好。”可又有谁知晓,这句朴素的感叹,饱含了她多少的付出和辛酸。
2010年,公公因患肺癌过世,成才凤又承担起赡养婆婆的重担。婆婆早在1987年就不慎摔倒导致左腿残疾。成才凤起早摸黑,一边忙于裁缝店,抚育儿子成长;一边照顾好婆婆和丈夫的生活起居,为婆婆和丈夫熬汤喂饭、端屎倒尿、洗梳擦身、换洗被褥,成了她的日常事务。2011年,成才凤因甲状腺癌和子宫肌瘤再次住院动手术。“我不能这样走了,家里的婆婆、丈夫、儿子还等着我!”几经生活的风风雨雨,磨炼了她坚强的意志。命运有心眷顾,她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2013年,成才凤的儿子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就业于江苏省无锡市。至今,尽管丈夫的多次复发癫痫症,病情仍不容乐观,但她每次与儿子联络时,总是嘱咐道:好好工作,不要为你奶奶、你爸和我操心,我们能够照顾好自己。
生活中有不少历经磨难而永不屈服、乐观豁达的妇女,成才凤便是其中的一位。面对生活的波折,她毫不退缩,以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的“顶梁柱”。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她爱心呵护,情深无声,德行得到亲朋的好评,邻里的赞誉。(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
助人为乐
乡村医生扎根基层守护村民健康
马俊韬,男,1959年9月出生,汉族,福建省福鼎市管阳镇西阳村人,他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马俊韬从小跟随父亲学医,耳濡目染,长大后回乡成了一名的乡村医生。八九十年代,山村的交通不便,村里生病需要上门就诊,马俊韬不顾远近,都会立即前往,有时候路途遥远他更要加快脚步,与时间赛跑。二十多年来,马俊韬扎根农村看病救人,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忙,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马俊韬入选“福建好人榜”。
村民有需要 随叫随到
作为乡村医生,出诊往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而且还要快。有时跑了老远一趟,看到病人家境特别贫困的,马俊韬连医药费都不敢收。有时候看完了这家,又急匆匆地赶往另一家,遇到心急的患者家属还是会劈头责怪一顿,但马俊韬没有反驳,依然沉着冷静地把脉、开方。
16年前的一天早晨,晋阳村村民董某农,由于劳累过度不省人事,家属带着他赶到马俊韬诊所。经初步诊断是胃出血,马俊韬马上打了120。急救车来后,医生一检查,认为患者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但家属苦苦哀求马俊韬给病人医治,马俊韬看着家属悲痛无奈的脸,担着可能会被误会的风险,连续出诊了两个星期,病人终于渐渐好转过来,现在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
半夜被叫醒去看病,那也是常有的事,遇到这种情况,不管多晚,马俊韬从不推辞,一叫马上就起床,提上药箱就往患者家里赶。十几年前,本村一名叫吴某小的村民,晚上十二点突然剧烈头痛,他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在黑夜里多处求医,都被医生以各种理由拒绝出诊。可当他来到马俊韬诊所时,马俊韬二话没说,立马赶到现场,仔细诊察,发现吴某小血压很高,马俊韬一边给患者输液,一边吩咐家人叫救护车。那晚马俊韬一夜没睡,守着病人一直等到天亮时,看到救护车到达才放心离开。
村民有困难 立刻救助
马俊韬作为一位医生,不但给人治病,有时还要自己掏钱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当遇到医疗条件有限时,马俊韬会立刻告知病人赶紧到医院治疗。有些病人来得匆忙,或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一下子无法凑够所需费用,马俊韬总是毫不犹豫拿出钱来借给病人先去治病。
2020年8月6日傍晚,村民吴某斌在他诊所旁的一家面店吃面时,突发心脏骤停,整个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正在诊所门前纳凉的马俊韬听到动静,赶紧跑了过去,他看到患者已经脸色发黑,又摸了脉博十分微弱,二话不说,开始使劲按压患者心脏,用之前学过心脏复苏术立刻施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希望患者早点苏醒过来。按压了十几下后,患者依然一点动静也没有,马俊韬又将患者抱上一条矮凳上,让其后背顶着凳子,又按压了十来下,突然,他惊喜地发现,患者有反应了,赶紧让病者家人联系车辆将其送到医院,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古道热肠的马俊韬,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热心与真心,帮助患者赢得了时间,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坚持守护乡亲们的健康。(来源:福建省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