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文明网《关于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的通知》有关要求,现将我省拟推荐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及事迹进行公示。在此期间,欢迎群众来电、来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反映情况。
公示时间:2023年2月6日至2月10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591-87891973
来电时间:公示期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来信投递:省委文明办综合处(福州市晋安区六一北路233号新闻大厦311室),邮政编码350013
省委文明办
2023年2月6日
“非遗传承人”李亚华:非遗助力精准扶贫
李亚华,女,1967年10月生,厦门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民间工艺大师、国家级非遗惠和影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0多年来,李亚华通过文旅融合创造非遗的产业价值,为传统手艺人和乡村女性提供生计;致力非遗扶贫,以厦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孤寡老人、残疾人、自闭症群体为重点,积极主动开展精准扶贫实践活动。个人先后获评“2018年度厦门市优秀妇女”“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厦门70位优秀女性”“厦门市第十批拔尖人才”“第十三届全国家庭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石文化园里的爱心基地
自2008年投建惠和石文化园以来,李亚华不仅扎根技艺的保护和传承,而且秉持初心回馈社会,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教师、医护人员等入园均可享受免票。园区每年免费接待的人群中近5%为特困人群。2011年,她与玉树地震孤儿结对帮扶,并邀请入园参观学习。2014年,她助推厦门心欣专项基金成功启动和营运,在园区设立长期工作站,促进自闭症等特殊儿童教育发展及社会融合。2019年至今,她组织公司员工捐款捐资、出人出力、组成志愿者团队,全力支持防疫工作。
非遗扶贫“四牵手”
牵手特殊贫困人群。长期以来,她致力于特殊儿童教育发展,在园区开设“自闭症儿童慈善爱心专柜”,亲自指导并通过集中培训、技能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帮助他们踏上自食其力的幸福路。她资助脑瘫女孩林婕(感动厦门十大人物)举办个人国画展,同时根据画作特别创作了3幅影雕作品,并现场拍卖画作及影雕作品。她利用园区的区位优势,为台湾无障碍协会60多名残障人士提供影雕技艺培训与指导。她与社区合作,在园区开设“爱心联盟基地”,专门销售社区贫困特殊人士自制的手工艺品,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牵手外来务工子女。自2012年以来,李亚华已连续10年来,为800多名厦门市湖里区外来员工子女举办为期5天的艺术夏令营,通过组织非遗手作、创意手工、互动、讲座等内容的培训与熏陶,助力外来员工子女传承非遗,了解厦门、融入厦门。该艺术扶贫特色项目对外来员工开拓未来就业思路起到积极引导作用。
牵手乡村妇女。她带领惠安女装修队完成鼓浪屿上6栋历史风貌建筑的修缮工作,助力鼓浪屿成功申遗。2018年邀请惠安县60多位女企业家到园访问交流,分享惠和经验,共商家乡振兴之策。深入惠安崇武镇、山霞镇及周边农村,将村里赋闲的家庭妇女集中起来,持续开展影雕技艺培训,分享市场销售信息,带动农村妇女居家就业,实现个人价值。至今,参与技艺培训和影雕订单合作的惠安工艺师已超过100人。
牵手少数民族女大学生。连续10年,她通过与广西柳州二职校工艺美术系合作,为苗族、侗族、壮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女学生提供每年20名的实习就业岗位,还教授女学生技艺、帮助就业等。
李亚华在非遗传承结合扶贫发展这条路上,坚持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理念,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创造力,不仅解决传承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更是以传承发展带动特殊群体掌握技艺达到就业、创业,帮助这一群体从根本上脱贫,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供稿)
六旬老翁四次下水勇救落水女孩
郑元楷,男,1955年10月出生,现年68岁,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萍湖村村民。他奋不顾身,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四次下水,挽救生命,凭一己之力挽救了一个生命。郑元楷见义勇为的壮举被人民日报、新华网、新华社、福建日报、福建法治报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转载报道,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引发社会热议,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为见义勇为的郑元楷点赞,有网友赞誉他是“大中华和谐社会的典范”。
女童溺水 老人四次下水搜救
2022年8月11日,他在村里一处溪水旁摆了一个售卖玩具的小摊位。当日17时许,有人正在溪里玩水。“有小孩溺水啦,赶快救人!”突然间,一声声惊呼传来,打破了山间的宁静。郑元楷听到求救声,没有多想就立马往涉事地点跑去,他看到小女孩仅剩两只手露出水面,情况十分危急,郑元楷顾不上自己年事已大,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义无反顾跳进了溪中。可是此处水流湍急,小女孩的身体随着水流一直移动,郑元楷双手抓了个空,又赶紧从水里钻出来,寻找小女孩,不想女孩已经沉入水中根本看不清具体位置,他只好再次钻到水里,但依然没有找到小女孩的身影。第三次下水,他想游到深处去寻找,但潜下去后眼睛根本看不清水底,睁开都很困难,他只好又浮上水面喘一口气。连着三次下水后,年事已高的郑元楷显然有些体力不支了,但岸上多是老人小孩,无人可以接替救援,于是郑元楷不顾自身安危第四次扎进水里,这一次他下水时间最长,终于成功找到了溺水女孩,于是他慢慢将她托举出水面,拉回岸边。救上岸后,只见小女孩脸色青紫,嘴唇发黑,已经没了呼吸,经过郑元楷和岸上众人的急救措施,小女孩终于有了呼吸。紧接着,救护车赶到现场,第一时间将小女孩送往医院抢救。
获救女童家属挑“十盘担”致谢
经过十来天的治疗,小女孩康复出院。之后女孩家属为了感谢郑元楷的救命之恩,特意送来了一份特别的贺礼——十盘担,一担十盘,荤素装盘,寓意十全十美甜蜜和合,福禄财丁贵添福添寿,这也是莆田高规格的特色贺仪。
“我们从来都没有看到他下水,老人家年纪那么大了,非常勇敢,他有一种英雄气概,拼命把孩子救了上来。”郑元楷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的壮举,深深感染了人们,彰显了人间大爱,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2022年8月24日,省见义勇为基金会、莆田市公安局、莆田市见义勇为协会到老人的家里慰问,并授予他见义勇为确认证书。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见义勇为基金会分别送上慰问金,高度肯定了老人的见义勇为举动。
(中共莆田市委文明办 林怡供稿)
热心市民赤手空拳合力擒获三贼
杨添丁,男,1965年1月出生,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村民。2020年8月26日凌晨,杨添丁赤手空拳,勇斗三名偷车贼,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其光荣事迹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点赞。2022年8月4日,杨添丁被福建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列入拟表彰的全省第二十八次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先进分子公示名单。
谨慎观察发现问题
59岁的杨添丁是同安本地人,2020年8月26日凌晨4时20分许,他像往常一样来到云洋村口省道206线旁晨练,“这么早晨练,这个习惯我已经坚持了30年。”他年轻时从事生猪屠宰行业,起早锻炼已是一种习惯。
事发当天,他走出家门不久,忽然发现有3名身着黑衣的男青年共骑一辆摩托车从身旁疾驰而过,“那么早,路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人,也没什么车辆,但这辆摩托车开出一公里又折回来,先后两三趟,行为很诡异,像是在打探什么情况。”见此情景,杨添丁马上警觉起来,闪到路旁暗中仔细观察。
有勇有谋智捉盗贼
一会儿,这辆可疑的摩托车在路边停下了,只见车上的3个人交头接耳了一小会,留下了一人在摩托车停放处原地望风,另外的2人则鬼鬼祟祟,走向了旁边的一家摩托车修理店,迅速撬开店门,把店里的一辆摩托车推走。杨添丁见状,马上掏出手机报警,并悄悄地跟了上去。只见两个偷车贼把偷来的摩托车推到了不远处的一条小巷里,就在盗贼接电线,准备启动偷来的摩托车逃跑时,杨添丁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冲上前去阻止,并一边大喊“抓贼啦!”,一边拦住他们。
杨添丁说,听到声音后,原地望风的那个人也急匆匆跑了过来,3个偷车贼见他孤身一人,便凶狠地将他围住,一个人卡住杨添丁的喉咙,另外两个人也一起上来,其中一人还带了一把螺丝刀。杨添丁见势不妙,更加大声地呼喊“捉贼”与歹徒搏斗,一边将摩托车踹倒在地,让偷车贼无法驾车逃离。几经呼喊,事发地点附近的多户云洋村村民被惊动,纷纷开门从家里冲了出来,3个偷车贼见势不妙,扔下两辆摩托车拔腿就跑。
此时,杨添丁才发现自己的左手在搏斗中被偷车贼用螺丝刀戳流血了。随后,同安莲花派出所民警和云洋村治安员都抵达了现场,警民配合,兵分两路,成功将3名偷车贼抓获。事后,杨添丁仍心有余悸,但他坚持正义需要每个人共同维护,才能共同创造更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 陈秀娟供稿)
谢中华:奋不顾身勇斗歹徒救工友
谢中华,男,汉族,1979年2月生。江西省吉安市人,晋江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工人。2019年10月,谢中华为护工友,赤手空拳勇斗歹徒。被砍伤后,不顾流血、疼痛,仍继续与歹徒周旋,直至歹徒被成功制服。谢中华曾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福建省见义勇为模范〞称号、“泉州市见义勇为模范”称号。
工友受伤 奋不顾身冲向前
2019年10月3日15时许,谢中华像往常一样在公司里工作,突然看到工友谢某手上挥舞着一把菜刀疯狂地追砍女工友张某,很快筋疲力尽的张某没能跑过谢某。顿时,脖子、肩膀被谢某狠狠地砍了数刀,张某瞬间倒在血泊中。事发突然,其他工人都不敢靠近。此时的谢某已完全丧失理智,不断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嘴中还喃喃自语。“放下菜刀!”危急关头,谢中华大喝一声空着手就冲上前抢夺刀具。赤手空拳的谢中华与谢某搏斗的过程中右手腕韧带被砍断,鲜血直流。当时的情况很危急,谢中华的手虽然被砍伤了,但他却顾不上疼痛了,只想着救人。谢中华说:“当时来不及多想,只知道必须阻止谢某行凶”。
即便负伤 却只道是件小事
谢中华被送医治疗后,受伤的右手腕缝了十几针。“你不害怕吗?万一真出事了怎么办?”事后总有人这样问谢中华。“没有想那么多,算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就出手吧。”不善言辞的谢中华憨厚地说道。经查,谢某与张某曾有过口角,事发当天,谢某正在工厂对面的便利店喝水,忽然想起曾与自己有过口角的女工友张某,心里的怒气一下子蹿起来,他便跑进便利店拿下了把菜刀,冲回工厂砍伤了张某。所幸,谢中华及时出手制止了谢某行凶,保护了工友的人身安全。谢中华在他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行为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面对大家的夸奖和荣誉,谢中华却说:“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
遇上困难 总要伸手帮一帮
见义勇为的事件只是谢中华日常行为的一个缩影。20多年来他在工作中踏实勤奋,生活中热心助人。2020年6月18日,谢中华到公司上班,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烟味,仔细检查发现一楼墙角的电线因短路起火了。谢中华立刻通知车间负责人疏散一楼车间的工友,随即抄起灭火器开始灭火,工友们闻讯赶来帮忙,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将火扑灭,及时遏制了一次事故发生。谢中华是个热心肠的人,平时工作生活中只要他能帮上忙的,他都会帮。“出门在外总是难免会碰上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要伸手帮一帮。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做好事心里总是会踏实的,况且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一提。”这就是谢中华的想法。
(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 黄莉莉供稿)
漳州东山“英雄联盟”齐心协力勇救溺水女童
李松武,男,197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东山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卢金镇,男,1964年4月出生,东山县铜陵镇渔业五公司捕鱼员;林建光,男,1986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马銮湾景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2022年7月3日,一名4岁女童在漳州东山县南门湾海边游玩时被大浪卷走,他们三人连同周边群众齐心协力、接续救援,成功救起了溺水女童,在滔天巨浪中谱写了一曲平凡英雄赞歌。
2022年7月3日下午13时50分许,一名四岁女童在东山岛南门湾海滩上玩耍,不幸被突如其来的海浪卷入海中。“救人啊!有人溺水了。”听到志愿者的呼救声,见远处有个人影在海里拼命挣扎,正在附近的东山县公安局民警李松武迅速向海上冲去,“当时,我看到孩子全身已经被海水淹没了,头在水上一浮一沉,感觉很快要沉下去了。”见此情景,李松武一边跑一边扔掉了身上的衣服和手机,一头扎进海水里,奋力向孩子游去,并让停车场老板在海边接应。
当时南门湾的海浪波涛汹涌,李松武冲入海中时被第一个海浪正面拍倒,在海边长大熟知水性的他在第二个海浪来临前,提前钻入海底,此时,落水的女童离岸边的距离约有十几米远。待李松武游近时,溺水女童只剩头发以及双臂在挥舞。李松武用力一蹬,一把抱住孩子,将她托出水面。当时可以听到女童的哭声,李松武心中一喜,抓托着女童奋力向岸边游去。眼看着马上就要靠近岸边,但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扑打过来,两人随时都有被海浪吞没的危险。正当李松武快到岸边抱着女童准备往岸上冲时,没想到流沙把李松武和女童绊倒了,又一个巨浪将李松武和女童吞没,女童又再次被冲入海里,李松武此时已经筋疲力尽、全身无力,瘫倒在水中。周边群众看到赶紧下水把他拖向岸边。
此时孩子还在大海中,千钧一发之际,渔民卢金镇一头扎进三四米高的浪中参与救援。女童又被海浪冲到离岸边五六米远,他游到女童身边后,一只手托着女童往岸边游,尽管会游泳,但巨浪的接连拍打让他呛了好几口水,当快要到岸边时,一波大浪袭来,又将他和女童冲散。关键时刻,马銮湾景区服务中心的林建光也跳入海中参与施救,眼看女童不断被推向海水更深处,他丢下竹竿工具,跳入海中游向女童,顶着几个海浪的拍打,他终于抓住了女童,并将女童紧紧护在胸前,借势往岸边一推。此时其他在场的热心群众赶紧拽住女童,在众人帮助下,女童终于成功被救到了安全地带。
女童被救起后,现场医务人员迅速将她送至医院成功脱险。得知女童安全时,李松武他们感到十分欣慰,并表示当时根本没有考虑那么多,看到小孩那么危险,心中就一个念头,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住,一定要把人救上来。
(中共漳州市委文明办 卢元仲供稿)
“90后”龙岩小伙暴雨中跳河勇救落水者
兰靖翔,男,1990年11月出生,龙岩市武平县中堡镇人,晋江市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6月,晋江突降暴雨,有人意外溺水、命悬一线,路过的兰靖翔奋不顾身,冒雨跳河救人,并帮助落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待消防医护赶到现场后,才默默离开。其救人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点赞,被各方盛赞其为“凡人英雄”。
惊险!雨中上演生死救援
今年32岁的兰靖翔,已在泉州生活工作十多年。2022年6月11日16时30分许,暴雨倾盆,在晋江市池店镇新加坡城小区旁的南低干渠,一名年轻男子落入河中溺水,眼看就快没了挣扎的迹象。开车路过的兰靖翔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忙下车,只见暴雨中河水湍急,水位不断上涨。“只能看到那人的后脑勺,形势十分危急!”兰靖翔爱好游泳,也学过心肺复苏等简单的急救措施,一心只想救人的他,迅速跳进河中,全力游向落水者。此时,落水者已没有意识,整个人浮在水面上,兰靖翔赶忙把落水者翻过来,使其脸朝上,然后抱着对方奋力游向岸边。
经过一番努力,兰靖翔成功将落水者拉到河岸边。“救上岸时,他的嘴唇已发黑。”精疲力尽的兰靖翔顾不上休息,赶忙为其进行心肺复苏。经过两三分钟的紧急抢救,落水者吐出几口水,并渐渐苏醒。
感人!救人之后默默离开
落水者虽已恢复意识,但兰靖翔一刻也不敢放松,站在边上用手一直扶着他,等待救援队伍的到来。
随后,公安、消防和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兰靖翔立即把落水者交给救援人员。“终于放心了!”完成交接后,浑身湿透的兰靖翔没有留下姓名,转身默默离开。拖着疲惫的身躯,兰靖翔回到家中,发现不仅身上起了疹子,而且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自己也险些支撑不住。妻子听说丈夫的救人经历后,又感动又担心,兰靖翔安慰她说,救回一条人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冒再大的危险也是值得的。
经公安部门调查,获救男子叫吴某杰,今年29岁,泉州南安人,据其主治医生介绍,兰靖翔的善举为医疗抢救赢得了极其珍贵的时间。
大爱“子承父业”传佳话
兰靖翔英勇救人的事迹被新华社、人民网、东南早报、e龙岩等媒体平台报道,吸引众多网友留言点赞。
2022年6月13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为兰靖翔颁发正能量特别奖,并送上奖金10000元。
获奖之后,兰靖翔一直思索如何帮助更多人。他先是表示:“如果落水者家中困难,可将奖金优先捐给他。”被婉拒后,他计划将奖金分成两部分:向家乡中堡镇捐赠5000元奖教奖学金,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东南早报联系有关基金会,将另外5000元捐赠给有需要的困难家庭。
人间有爱,传承不息。20多年前,兰靖翔的父亲曾在老家救过一名落水孩子,如今“子承父业”,成就一段佳话,感动无数网友。
(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吴雅艺供稿)
好媳妇信守承诺 五年还清五十多万元债务
陈雪英,女,1977年12月生,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上坪乡龙共村村民。十二年来,她顶着家里变故的重大压力还清巨额外债的事迹,在乡里乡外被传颂,大家称赞她是个诚实守信的好人。
遭遇不幸勇挑重担
陈雪英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98年嫁到龙共村上小梅溪邓元青家。婚后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育有两女。陈雪英的丈夫在外跑运输拉活,虽然辛苦不富裕,但小日子也过的平安幸福知足。天有不测风云,2010年正月,陈雪英的丈夫驾驶的车辆发生了事故,造成对方两人重伤入院。伤者是从外地到永安务工的人员,亲人远在千里之外,由于伤势严重,陈雪英答应两位伤者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直到他们出院。从那天开始,陈雪英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日夜在床前照顾,端茶倒水、一日三餐、清洗衣物、及时缴纳医药费等,直至两位伤者痊愈出院。为了支付高昂的医药费和赔偿费,陈雪英的丈夫日夜加班拉活,陈雪英也是一边照顾两位伤者,一边在私营企业做起了钟点工。可五尺男人终究没扛住,两位伤者刚刚出院,当年七月,她丈夫就因劳成疾被查出癌症晚期。这消息无疑是雪上加霜,她被压得喘不上气来,两位伤者的医药费和赔偿费共计近26万,医药费大部分是亲戚朋友借的,赔偿费还没着落,又出现这个事!丈夫入院治疗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即便如此,陈雪英也说:“治,一定要治,哪怕砸锅卖铁也要治!”她默默挑起了家里的重担。就这样,陈雪英为了给丈夫治病债台又高筑,陆陆续续欠了30几万元,在丈夫重病期间,雪英答应丈夫一定会孝敬公婆、照顾女儿、还清外债。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半年,丈夫还是不幸过世。
践行承诺主动还债
陈雪英处理完丈夫的后事后,为了照顾年迈的公婆,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乡下,来到田间山上,一边学着锄山、下肥、挖笋、砍毛竹、做笋干等,所有农活慢慢学着做,只为了多赚些钱,早日还清外债和赔偿款。五年来,陈雪英舍不得自己多吃一口,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衣服,每天节省着过日子,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每年年底卖了笋干、冬笋,陈雪英都要挤出钱来还外债和赔偿款。除了忙着自己家的笋山,陈雪英还到城里做钟点工来补贴家用,虽然不能一次性还清欠款,但是本着“能还多少尽量还多少”的想法,陈雪英宁愿自己苦也要遵守承诺,终于在2015年,她丈夫去世五年后,她把所有的外债和赔偿款共计50多万元全部还清。
孝顺公婆赢得赞誉
陈雪英忍住悲伤一边干活还债的同时,还要慰藉两位老人的感受和照顾两个女儿的生活。人生中最大的打击,莫过于老年丧子了,年迈的公婆生活失去希望,心情落入低谷,公公虽是不多言语,但是食不下咽、整夜无眠、日渐消瘦的状态,婆婆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活在悲痛的苦海里无法释怀。
当一家人相互扶持着慢慢走出阴影的时候,公公却因肾囊肿住院了,她只能家里医院两头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婆婆一次晕倒被送入医院时被查出心梗,必须马上转院到福州进行支架手术。陈雪英又义无反顾的选择陪同婆婆到外就医,日日夜夜陪伴在其身边,照顾婆婆的身体和起居直到出院。公婆身体状态一直不是太好,近年来更是多次入院,陈雪英对此毫无怨言,把公婆当亲爸妈。陈雪英说只有做人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别人尊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更是真正付诸于行动的。
(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 姚晓闻供稿)
青年干部强忍悲痛如期赴约捐献造血干细胞
俞治华,男,1989年9月生,中共党员,龙岩市城市管理局直属二大队三中队中队长。面对亲人的离世与急需他血液的干细胞配型患者,他毅然选择后者,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曾获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龙岩市“五四青年奖章”、龙岩市城市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如期赴“约”,当好生命接力“摆渡人”
“乐于助人、崇德守信”是俞治华始终秉持的人生信条。2008年以来,俞治华坚持每年参与义务献血,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8年9月30日,俞治华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干细胞配型与一名身患重型血液病患者匹配,问他是否愿意无偿捐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救人使命”,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
2019年6月14日,经高分辨实验室检验配型,俞治华与患者高度匹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捐献过程并不顺利。8月15日,初次体检通过后,父母因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不了解,认为捐献会伤害儿子身体而极力反对。为了保证捐献如期进行,俞治华开始搜集大量资料、询问多位权威专家后,对父母展开了长达半个多月的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父母。11月19日,二次体检通过,俞治华收到了来自省红十字会的通知:2019年12月9日,他前往福州入住肿瘤医院,开始准备捐献。可就在临近出发前,噩耗接踵而来:先是母亲不幸患病住院;出发前一天,爷爷不幸去世,按照习俗,作为孙子必须留在家里送爷爷最后一程。一边是爷爷突然去世,需要送老人最后一程;一边是患者已经进入无菌仓,如果此时不去,对患者就是致命一击。这种失去至亲的悲痛和信守生命之约的承诺让俞治华陷入了两难,最终他毅然选择了如期赴约,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2019年12月10日,俞治华签下捐献同意书,并入住省肿瘤医院开始注射动员剂;12月13日,在注射7剂动员剂后,开始进行长达四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并于当日将220ml“生命的种子”移植到患者体内。
捐献结束后,当记者问俞治华有什么想向社会大众说的,他想了想说:“对于患者来说,我的这个举动,是生与死的距离;但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举手之劳。我希望能有更多人能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当中,为更多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坚守初心,争当疫情防控“守门人”
在工作中,俞治华以爱岗敬业精神做先锋,是一位为民解忧的好干部。今年他化身“防疫战士”前往龙岩高速口参与防疫坚守近2个月。他克服了各种困难,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甚至清明、五一期间放弃午、晚餐时间,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一线,用行动诠释城市管理人的初心使命,用汗水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正是有众多俞治华这样的“守门人”,龙岩市在今年的防疫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无一例新增。
(中共龙岩市委文明办 吴雅艺)
古稀老村医坚守乡村守护一方健康
罗万箱,男,1946年出生,中共党员,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管前镇林源村人,1968年12月创办了林源村第一个村保健站,从赤脚医生做起,一干就是53年,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其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级认可,先后被三明市卫生局评为三明市计划免疫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
扎根乡村,守护一方健康
今年77岁的罗万箱,有着42年党龄和55年的行医经验。1968年,23岁的他学医归来,便一头扎进偏僻的大山,成为林源村的村医。后因工作需要,1988年被调到了乡卫生院。2006年,本该退休的罗万箱又被乡卫生院返聘,这一干又是8年。
2014年11月,罗万箱已年届古稀,在福州的子女多次要把他接到身边照顾,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坚持要留在林源村当村医。罗万箱知道,林源有4个村民小组,1700多人口,却难找到一个常驻医生,山里百姓看病难。在村民的挽留下,尽管年逾古稀,罗万箱还是毅然留在了村里,继续为村民看病,继续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不忘初心,践行一份承诺
罗万箱回忆起小时候,他的妈妈和弟弟患上了麻疹,因当时医疗条件不好,治疗不及时引发肺炎,妈妈和弟弟相继去世。那时候起,他就向自己承诺要当一名村医,不让缺医少药的悲剧重演。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巫山村民汤梅英,半瘫在床。她家地处偏远,山路又陡峭,车子都开不上去。罗万箱每次为她看诊时,都得跋山涉水徒步去,但这些他都毫不在意,一年就为她上门看诊8次。
源宅村贫困户罗春妹不小心摔断了腿,前后治疗花费了近4万元。她儿媳又患有糖尿病,每年治病就得花不少钱。罗万箱一直免费为她们上门看诊。罗春妹说,多亏了罗医生,现在病情控制稳定。
“风里来雨里去,看病认真又仔细。”镇驻村工作组组长给罗万箱竖起了大拇指。
默默付出,献出一片热心
罗万箱对病人和公益事业热心相助。村里的低保户,罗万箱只收取基本的药品费,就最近这三四年来义务为50多人次免费看诊。村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他还多次为公益事业捐款,村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生活节俭的罗万箱毅然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退休工资,用于支持防疫工作。“跟那些在疫情一线奋战、奉献自己生命的医务人员相比,我捐2300元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在做点小事情。”
疫情发生以来,罗万箱身感责任重大,除了照常给村民看病外,每天坚持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杀,给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参与疫情防控的宣传和劝导。
“我多跑跑腿、动动嘴,有助于村干部更好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罗万箱说,村里很多人,都是他看着长大的,自己都给他们看过病。因此,大家信任他,肯听他的话。
有一次,一位从温州返乡的村民,非要出村采购,谁劝都不听。经过罗万箱耐心地劝导,他才情绪稳定下来,肯配合村里的工作。
“穿了这身白大褂,就要担起治病救人的责任。我会一直做好村医这份工作,直到干不动的那一天。”罗万箱这么说,也是这么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 姚晓闻供稿)
好青年十年如一日助力乡村振兴
黄种衍,男,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南安市绿野沼气技术开发研究所研究员。近12年来,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绿湖养猪合作社生意火红,还发展了近万户的沼气用户。2015年6月,黄种衍从福建省农科院生态所引进了红象草,并与合作社社员制订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品牌营销计划,同时创立了2个草猪肉地方团体标准。曾获评福建省“乡村创富好青年”标兵、“福建青年五四奖章”“泉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科技赋能减轻群众负担
2010年,刚大学毕业的黄种衍响应号召,参加了福建省“三支一扶”计划,来到了南安市东田镇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站,这一段宝贵的农村生活经历,让他与养猪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支农的两年里,黄种衍虚心学习,认真钻研沼气技术,通过户用沼气和联户沼气两种模式的项目建设,发展了近万户的沼气用户。据了解,一户沼气池一年可以节约柴火支出1500元,单单这一项一年就可节约支出1000多万元。支农期满后,黄种衍选择了留在东田村继续研究沼气技术。黄种衍通过查阅专业书籍,记下有用的知识、存在的问题,走访福建南安、同安等地20多家大中型养殖基地,还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专家结对子,遇到问题就请教专家。经过不懈努力,黄种衍先后参与研发3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7项发明专利。
拓宽思路助力增产增收
除了改进沼气使用助力村民创收,黄种衍还帮助村民卖猪增收。黄种衍和合作社工作人员一起制订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农业品牌营销计划。他建立管理系统软件构架,通过自主开发的系统对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进行科学管理。2019年5月,已发布草猪肉地方团体标准。“喂食了红象草的草猪肉通过了PONY谱尼测试,α-亚麻酸、DHA的含量比普通猪肉高5%,钙含量比普通猪肉高10%,肉质更加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黄种衍说。
黄种衍提出结合互联网开展草猪肉新零售模式,通过线下实体店、微信、小程序、社群团购等方式进行售卖,并通过全程冷链物流配送方式送货。红象草猪肉目前已销往厦门、泉州、福州等地,其拥有丰富的营养、鲜活的滋味、肥而不腻的口感,备受广大客户的欢迎与肯定。如今,越来越多的顾客、销售商慕名前来下单,年产值近1000万元,带动200多户养殖户受益。
有效构建生态环保养殖模式
2015年6月,从福建省农科院生态所引进红象草,用于生猪的饲养,选择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的养殖场作为生猪养殖基地,并与各基地、家庭农场合作饲养。为了有效地回收利用对环保影响较大的氨氮、磷等指标,避免氨氮、磷等直接向环境的排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构建了“养殖-沼气-红象草”生态闭环养殖模式。“养殖-沼气-红象草”是一种“种养结合”、简便而又科学的生态循环模式。种植红象草喂猪,猪粪干湿分离,干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湿粪污水发酵后沼气再利用,沼液浇灌红象草, 红象草作为猪的青饲料减少养殖成本,提升猪肉品质,猪场环境整体实现“内循环”式的零排放,大大提高了猪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共泉州市委文明办 黄莉莉供稿)
倔强媳妇释真情 点滴孝举颂大爱
丁妹妹,女,1978年11月生,平潭综合实验区瑞龙社区居民。她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侍奉偏瘫十几年的公公,照顾患有智力障碍的小叔子和年幼的子女,跟婆婆的关系不是母女胜似母女,她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倔强姿态与温情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
公公70多岁,偏瘫了十几年;小叔子患有智力障碍,生活无法自理,四十有余至今未婚;婆婆年事已高,仅靠种一点蔬菜贴补家用;丈夫文化水平不高,四处打工收入微薄;两个女儿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读高中。尽管面对这样艰苦的家庭境况,丁妹妹始终不愿向生活低头,拧着一股与贫苦生活抗衡的狠劲儿,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庭。她不怕累、不怕苦地照顾每一个亲人,邻里皆称是“孝老爱亲的好榜样”。
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丁妹妹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所有家务活,还经常同婆婆一起用轮椅推着公公到外面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陪他们聊天解闷。一次,公公突发疾病住院治疗,她与婆婆寸步不离地在病榻前守候,煎药喂药、擦洗身子、说宽心话,昼夜不分地照料着老人,任劳任怨、始终如一。
她不仅孝敬公公婆婆,对患有智力障碍的小叔子也不离不弃。她耐心、细心照顾小叔子的日常起居,换洗被褥、整理衣物等等,用辛勤付出诠释了什么是“长嫂如母”。
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她还对居委会的大事小事很热心,社区只要有志愿活动、邻里活动,她再忙都会挤出时间参加。特别是在核酸检测工作中,她积极协助社区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帮助居民登记信息等,保障了核酸检测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彰显了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志愿精神。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丁妹妹为人处世的标杆。日子虽清苦,但她始终微笑开朗,没有怒气,没有怨言,脸上写满了满足,她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用倔强的姿态去诠释人生的价值。
(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宣传与影视发展部 施雨晴)
好媳妇用爱诠释“百善孝为先”
徐月銮,女,柘荣县宅中至柘荣班车的乘务员。在宅中村村民的眼里,徐月銮是一位特别爱笑的女子,满脸幸福的样子。她识大体、顾大局,丈夫去世后,一边赚钱还债,一边一如既往地孝顺公婆,一家人和睦关爱,团结进取。徐月銮二十年如一日的孝心和孝举也感染着周边的人,一家人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以和为贵、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同时推动形成“一个家庭延伸四邻,一家平安连成一片”的良好局面。2022年,徐月銮被评为宁德市“身边好人”。
家中遭遇“重创”依然保持初心,尽心尽孝
十多年前,徐月銮的丈夫患癌症去世,留下因治病而欠下的高额债务。公婆年迈,一双子女尚且年幼,一家人的生活用度全落在徐月銮一人身上。为了能让老人和儿女吃好穿好,为了还清家里的欠款,徐月銮只能拼了命地去赚钱。
虽然工作忙,但是徐月銮没有忽略自己的公婆。她总是把第一碗饭装给父母,还经常问老人想吃些什么,只要老人开口,下餐桌子上准少不了那道菜;两位老人行动不便,徐月銮便经常烧热水,围毛巾,帮公婆刮胡洗头;冬天寒冻,徐月銮每晚都准备好热水袋放进公婆的被窝,帮公婆暖被窝,端去热水为公婆泡脚;每每公婆生病,她都会饭后亲自为老人端水喂药。徐月銮的婆婆患有高血压,徐月銮不论再忙再累,都定期带婆婆去体检,提醒她吃药。
婆婆重病在床,寸步不离地照顾
“你有这么个孝顺媳妇,真是好命哦。”街坊邻居羡慕地对徐月銮的婆婆说。
徐月銮不仅日常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公婆,当公婆生病时,更是体贴入微。有一次,徐月銮的婆婆高烧不退,徐月銮定时给她测体温,根据情况不时给婆婆擦拭身体,一晚上不曾合眼。天才微亮,她又在灶前准备适合病人吃的小粥,希望婆婆能恢复点体力。就这样片刻不曾休息,直到婆婆的身体和精神慢慢恢复了,徐月銮才终于松了口气。这只是徐月銮精心照料公婆的一个缩影。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面对他人的夸赞她总是轻描淡写地说,“照顾公婆,是我应尽的义务。”
29年照顾 只为心中的坚守
时光流逝,徐月銮和公婆共同生活了29年。每天的生活依旧围绕着家人展开:给公婆做可口的饭菜,把公婆睡的床、穿的整理干净、清洗干净。徐月銮说,“我这个人没啥文化,不指望让人家看得起我,我只想做好我自己的本分事,连同我去世的丈夫应尽的孝心,一并孝顺长辈,养育儿女,我只要做好了,就觉得满足了。”
2022年初徐月銮的公公过世,徐月銮就将婆婆接到城关居住,怕自己因为工作原因照顾不周全,还特意请了人在她上班期间帮忙照顾婆婆。徐月銮表示,让婆婆住到城关,一方面可以让老人家不睹物伤心,另一方面城里也方便一些,能找到照顾婆婆的人。这样自己可以安心上班赚钱,也能及时满足婆婆的需求。现在她就只希望婆婆能开开心心地生活。
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教养子女,徐月銮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言传身教,养成良好的家风家教。
(中共宁德市委文明办 李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