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话题成市两会关注的热点 晨报记者 陈佩珊 林爱玲 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二孩”的相关配套,特别是妇幼保健和义务教育方面的配套,受到了代表们的极大关注。 教育配套 建立代课教师库 眼下,适龄老师去生一胎、二胎,教师岗位出现空缺,孩子们怎么办?长远看,多年以后可能出现学位不足情况,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如何解决? 据市人大代表、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文莉了解,仅思明区目前就有2000名处于生育适龄期的教师。为了弥补短暂的师资不足,代课老师受到各学校青睐,但代课教师时常遇到人选不合适问题,为此,陈文莉建议建立代课教师库。 此外,陈文莉还建议将退休3年内的老教师请回来,有需要的时候请退休老教师“出山”。“在这些老教师精力、热情比较高涨的时候让他们重返讲台。”陈文莉补充,“科学合理的津贴是前提。” 至于未来可能出现的学位不足情况,陈文莉认为应提升民办校的办学水准。陈文莉建议,在民办教育准入门槛及监督方面下大功夫的基础上,还应该留意、引进有教育情怀、格局的优秀教育者,引进优质、具有独特性的民办教育。 医疗配套 加大对妇幼保健的投入 今年刚刚当选的“80后”代表、前埔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建萍是一位尚在哺乳期的“二孩”妈妈,她提出关于“二孩”配套的建议,既立足社区工作实际经验,也从自身真实感受出发。 “从去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后,在与居民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我感受到许多居民对于相关配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担忧。”陈建萍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畸形筛查是孕妇必做的检查之一,但目前这种检查集中在三甲医院,区妇幼保健院、三甲以下的医院大多是没办法做这种检查的”。 陈建萍指出,“二孩”政策放开后,孕妇人数大增,做检查更不容易了。“孕妈们只能上大医院去排队做检查。一般要至少提前三个月,也就是说一怀孕就要去排队。这多多少少会影响居民幸福感。”陈建萍建议市里要适应“二孩”政策的新形势,在妇幼保健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海西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