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
记者 王永钦
□ 哈丽娜
为了适应党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下称土右旗)妇联大力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三联三化”工作机制,即组织联建构建立体化的区域架构,人员联管构建最优化的区域队伍,活动联办构建多样化的区域服务,破解妇联组织常年存在的“倒金字塔”问题,初步摆脱机关化、行政化状况,让广大妇女群众更有获得感,妇联更有凝聚力。
区域化改革破解“倒金字塔”结构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在土右旗萨拉齐镇妇儿之家看到,总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妇儿之家,设有妇女之家、蒲公英儿童家园、巧媳妇手工坊、巾帼家政服务园等多个功能室,集妇女儿童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休闲和妇女维权为一体。
镇妇联主席王小群介绍说,这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妇联组织主要依托行政层级而建,组织结构上大下小,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不足的问题突出。“过去镇妇联是‘一块牌子、一间房、一张桌子、一个人’,大部分时间忙于写材料、填表格,与基层妇女联系很少。”
“倒金字塔”结构是妇联组织面临主要问题的集中体现,为破解这一状况,土右旗在上级指导下推行乡镇妇联区域化改革,打破行政隶属,打破身份限制,打破行业分割,以妇女需求、兴趣爱好、技能特长为纽带,使乡镇妇联从乡镇机关走向全区域。形成乡镇辖区内各个单位、各个组织、各个领域的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新格局。同时按照“减上补下、强化一线”的原则,建立包头市妇联、土右旗妇联、乡镇妇联逐级下派干部到基层挂职的交流机制,促进妇联工作关口前移和重心向下。
土右旗妇联副主席梁彤说,这次改革围绕“小机关、大网络、强基层、全覆盖”的要求,扩大体制外妇女进入班子的比例,通过推选担任基层妇联兼职副主席或执委,壮大基层工作力量,彻底解决了“倒金字塔”问题。目前,全旗有各级妇联组织300余个,乡村两级妇联队伍分别达到136人和510人,是改革前妇联干部队伍的近10倍,改变了基层妇联 “单枪匹马”干工作、服务妇女群众“盲点多”的局面。
围绕党委政府和群众搞好“公转”“自转”
土右旗在改革中实行“三联三化”工作机制,形成了以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为基础,以“妇女之家”为平台,以专职妇联干部为骨干,以兼职和挂职以及社会工作者、巾帼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队伍为依托,建立覆盖体制内外以及不同利益群体的组织架构。
沟门镇辖区内驻有准厅级的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以前群团组织互不往来,推行区域化改革后,沟门镇推选该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任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实现了校地资源互通互享。
美岱召镇沙图沟村的农民杜杏杏也感触很深。杜杏杏早年丧偶,家里频遭不幸,久而久之,杜杏杏变得少言寡语,越来越自卑。7月,美岱召镇妇联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最美家庭故事分享会”,特意邀请杜杏杏参加。
杜杏杏说:“起初,我觉得自己是最不幸的家庭,咋能参加‘最美家庭’评选?后来妇联干部一次一次地劝说,我才讲出来,没想到人们都说好,左邻右舍都夸我是个好女人,感觉窝在心里的憋屈全没了。”
美岱召镇妇联主席赵音说,“三联三化”充实了基层组织,妇联现在有人手,有经费,能主动了解妇女的困难,帮助解决问题。
梁彤说,通过“三联三化”机制,全旗妇联整合资源优势,建立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的活动联办模式,充分发挥各行业优秀妇女人才和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实现基层妇联工作既围绕党委政府工作搞好“公转”,又聚集服务群众搞好“自转”。
妇联搭平台 妇女奔小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西部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村社会和谐的主导者和家庭生活的顶梁柱,妇联组织最贴近、最能带动广大妇女。
50岁的张美团是美岱召镇沙图沟村贫困户,十几年来,照顾瘫痪的丈夫、供养上学的孩子,多次想过轻生。今年,美岱召镇妇联不仅帮助张美团修起“一直没钱垒”的院墙,还帮她办理了1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种树苗。
张美团说:“过去心里就没有求助妇联这个念头,没想到,今年妇联干部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看到我家的光景,很快帮助解决了困难。我感觉自己有了依靠,有了这些树苗,我保证3年后能脱贫。”
在组织联建中,土右旗充分发挥“联”字优势,打破隶属关系、身份限制和行业分割,将一大批高校、企业的女能人、女带头人和女性行业骨干纳入村级区域化妇联组织中,让其担任兼职副主席或执委。
建立“联管”模式,实现区域内妇联干部的优化配备和科学管理,壮大村妇联干部队伍。通过村“两委”女干部和村妇联主席交叉任职,实现“四个百分百”目标,即全旗201个行政村“村委”班子中100%有女性,村妇联主席100%进村“两委”,妇联主席工资待遇100%解决,基层妇联组织100%有工作经费。
在活动联办中,充分发挥专兼职副主席和执委作用,找准活动联办结合点,建立以“地缘、业缘、趣缘”为纽带的活动联办模式。在萨拉齐镇城乡接合部,“地缘而联”的回民社区与和平村共同修建了“睦邻路”;在明沙淖乡黄河畔,“业缘而联”的水产养殖妇女联合会经常组织妇女进行技术交流;在将军尧镇小召子村,“趣缘而联”的蒙汉妇女群众,为传承民族文化共同开展剪纸等活动……
在妇联区域化改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下,众多行业女性通过不懈的努力,擎起土右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沟门镇妇联主席霍敏说,结合“三联三化”工作机制,镇里还探索推行“村村联建”“产业联建”“亲姻联建”“区域联建”四种模式,促进妇女群众工作特色更加鲜明、工作受益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沟门镇实行的“产业联建”,把分散在各个产业上的妇女致富能手组织起来,与有发展意愿、无致富门路的妇女结成产业帮扶对子,通过在技术上传、路子上引、资金上帮,推动妇女之间互帮互助。截至目前,区域内的89名妇女致富能手与360名妇女结成产业帮扶对子,辐射带动产业农户900余户,帮助1500余人走上产业致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