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 记者 许真学 韩亚聪 姚改改 40年前,它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戴着“高产穷县”的帽子。而2017年,它的GDP达1981.5亿元,是1978年的1366倍,财政总收入达212.23亿元,是1978年的1158倍。它就是晋江,中国福建东南沿海的一个县级市。 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了“高产穷县”晋江“脱帽”的机会。在晋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创业浪潮席卷城市乡村,一批勤劳朴实的晋江人投身创业,许多妇女成为第一批弄潮人。 敢于探索 她们白手起家“吃螃蟹” “她们学历不高,有的只有小学文化,但就是敢闯”。这是晋江第一代弄潮女人们的普遍特点。 改革开放后,晋江县龙湖镇石龟村的施丽容跃跃欲试。1988年,晋江纺织服装业逐渐兴起,施丽容抓住机遇做起了小本生意,把晋江的衣服运到厦门卖。 那时晋江到厦门的班车并不多。施丽容拎着大包小包的衣服,每次挤班车都是满头大汗。连续挤了四年班车后,她改变了主意,“既然班车那么难挤,那我就买辆车吧”。1992年,施丽容用卖衣服挣来的钱买了辆二手车,开始了她的客运之路。1998年,施丽容开创了晋江市耀狮小客车出租有限公司。此后,她的公司从一个车队逐渐发展成为拥有80多辆中巴车和几十辆小客车的企业。 敢于“吃螃蟹”的,还有因一片尿布走上服装生产道路的王女士。20世纪80年代,王女士在照顾孩子时发现从香港买回的儿童尿布比大陆生产的要安全卫生,而且吸水性能极好,小孩用这种尿布还可以避免患上湿疹,而当时她的孩子用的还是由粗布改制的传统尿布。被深深触动的王女士有了自己办厂,生产特制婴幼儿尿布的想法,从此开始涉足商海,一直奋战了20多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晋江,创业真就如此容易?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了解到,除了晋江人爱拼、敢拼以外,也因为他们抢得了先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宏观政策层面对农民办企业、农村发展工业、走市场化道路等问题尚不明确时,晋江县委、县政府就支持、鼓励农民“联户集资”办企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通过“红帽子”“洋帽子”的方式,把“夫妻厂”“兄弟厂”“父子厂”纳入集体企业或“三资”企业范畴加以保护。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晋江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
- 2018-07-12经济日报:学习“晋江经验” 再写改革新篇
- 2018-07-12晋江经验:世纪之初的探索和总结
- 2018-07-12漳州广大企业家纷纷学习点赞“晋江经验”
- 2018-07-11晋江经验:世纪之初的探索和总结
- 2018-07-11晋江安海出台《安海镇移风易俗联系点工作方案》
- 2018-07-11践行“晋江经验”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