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题:在生命之初拯救“折翼的天使”——三大焦点透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新华社记者 罗争光 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全国167.8万0至6岁各类残疾儿童送上一份厚重的礼物。《意见》有哪些针对性举措?对推动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有何深远意义?新华社记者对相关专家和机构、家长进行了采访。 托底——全面小康,残疾儿童一个也不能少 北京女孩意意(化名),出生后不久即被诊断为脑瘫,身体右侧偏瘫。从1岁起,意意被送到当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经过近3年的康复,原本惯用左手、两侧肢体不对称的意意,基本实现了生活项目自理,右手可以做抓握、握笔涂鸦等动作。2017年,意意顺利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其他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十二五”以来,通过实施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和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等抢救性康复项目,全国有60余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基本康复服务。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贾勇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儿童康复被纳入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状况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残疾儿童康复保障制度不健全,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得不到及时康复,以及残疾儿童家庭因残致贫、陷入困境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此次出台的《意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立足国情将经济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残疾儿童和残疾孤儿等作为主要救助对象,同时着力针对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保障制度空白,强调将现有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不到的服务内容作为主要救助内容,与基本医疗保障、临时救助等制度密切衔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张琪表示,出台专门的残疾儿童救助制度,将有效减轻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费用负担,有助于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儿童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 |
- 2018-07-11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
- 2018-07-112018年10月1日起 我国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 2018-07-11透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拯救“折翼的天使”
- 2018-07-04福建两部门发文: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益
- 2018-07-03福建两部门发文: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益
- 2018-06-01我国将于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