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评论员 韩亚聪 性别平等教育在广东实现新突破。日前,广东印发通知,将于2018年9月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通知中明确,各地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和学生需求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将性别平等教育内容融入德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女性权益也通过各种制度和法律的完善而得到更多保障,但在公民个人层面,则更需要对这一国策的践行。而践行的前提,离不开自始至终、正确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性别平等教育,不仅无法满足社会对性别关系的认知和对性别平等的期待,也会对孩子们在未来处理婚姻家庭乃至社会关系方面产生影响。 固本强基才能行稳致远。性别平等教育“从娃娃抓起”尤为重要。从中小学开始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不仅能够将性别平等观念根植于孩子的幼小心灵,融入他们的认知起始,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萌芽阶段,让刻板观念无处“落脚”,还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两性平等的权利和价值,这便是性别平等教育的先导意义。 走出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一步,不仅是地方政府对重视人的发展颇具前瞻性的体现,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正开始理解并逐渐重视性别平等教育的先导作用。近些年,很多地方都做了性别平等教育的尝试,而“全面开展”为这一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加系统、完善的模式,值得各地借鉴。 推进性别平等教育,还应该有这样的认知: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将女性男性化或将男性女性化,以混同两性差异的方式来达到男女平等,而是追求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因此要考虑如何将这种理念化作深入浅出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教材。 此外,将性别平等教育从中小学生抓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这一处于“道德人格塑造重要时期”人群的重视,有必要把性别平等教育纳入当代中国特色的高校德育课程之中,使其通过顶层设计得以正规化和常态化,以此与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联动,实现性别平等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贯通”。同时,家长们也要以身作则,在生活细节中将性别平等观念传达给孩子。 一个性别不平等的社会,没有赢家。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把性别平等界定为“男女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近半个世纪后,这一愿景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需要通过“正本清源”来由内而外提升性别平等质量。只有源源不断地为“幼苗”灌溉性别平等的雨露,我们的社会人格才能走向完整,也必将步入一个更加友好、和谐、平等的社会。 |
- 2018-06-30厦首次就法规草案开展性别平等评估
- 2018-06-30厦首次就法规草案开展性别平等评估 采集市民意见
- 2018-06-04推动性别平等 切实保障女性发展权
- 2018-05-17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应体现性别平等
- 2017-11-21性别平等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德经验
- 2017-11-14农村“新户居”:有助于性别平等的婚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