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建妇联新闻 > 文体 > 正文
以“她”之名,三百多年前风靡武林的福建功夫
2023-11-13 16:38:29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卓志沐

永春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推广永春白鹤拳。(资料照片)

外国习拳者练习永春白鹤拳。姚德纯 摄


白鹤拳刚柔相济,形神兼备。图为武师在演练套路。 (资料图片)

9月24日,福建选手童心在杭州亚运会首个比赛日摘得武术套路女子太极拳太极剑金牌,带领中华武术以“她”之名站上亚运会最高奖台。

三百多年前,中华武术大观园里唯一由女性创立的拳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也在福建诞生。

风靡亚洲,走向世界。它是叶问“咏春拳”、日本“刚柔流空手道”、李小龙“截拳道”等拳种的鼻祖。它的“特”与“殊”,三百多年来为武林津津乐道、声名远扬。

让我们透过风云变幻的历史,纵观永春白鹤拳的前世今生,循其在永春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继而四海传播发扬光大的历程,一同走进这个有着中华武术奇葩之称的古老拳种。

开 端

明崇祯年间,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县有一位名闻遐迩的南少林拳师方种,为避时艰,南迁到福建省福宁州(现为福建省霞浦县)北门外居住。

据《桃源拳术·拳艺世传序》记载:“方种公年已六旬,其妻早亡,仅生七娘而已。七娘年登十六,好少林拳。”

白鹤拳的源起,带有亦真亦幻的神奇色彩。

说是有一天,方七娘在寺中织布时,看见一只白鹤飞宿梁间,昂首振翅、舞脚弄翼。方七娘仔细观察,只见它纵跳自如,姿态奇妙,心中十分诧异……感悟之余,认真揣摩衍化,把白鹤的种种灵动舞姿糅合于少林拳法之中,几经数年精研不辍,创出了别具一格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白鹤拳法。

自此,方七娘在寺中教传白鹤拳法,广授生徒,一时声誉鹊起。

那福宁州的白鹤拳又是怎样与永春结缘,从而冠其名为“永春白鹤拳”的呢?

原来,方七娘与白鹤拳名闻遐迩,引来了众多拳艺爱好者和各路拳师,其中有两位来自永春的云游师徒——曾四和他的师父颜起诞。

方七娘与年轻的曾四“始收为徒,后结为夫妇”(《永春郑礼叔教传拳法》)。曾四在白莲寺习练十余年,成为方七娘的第一代弟子,拳艺精湛。

方七娘随曾四回到了永春,在永春县城西门外后庙辜厝开设“曾武馆”广授门徒,由此成为永春白鹤拳的开端。

热 土

永春是繁衍武术的一方热土,无论城邑乡野皆练武者无数。永春人习武之风早在明朝中叶已蔚然壮观,康熙九年至康熙四十五年间(1670-1706年)举行的五科武举会试中,永春就有8人高中武进士。

方七娘始创的白鹤拳经过几代人的总结提高,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一种攻防意识强、健身价值高,深为群众喜爱的拳法。

三百多年来,永春白鹤拳在保家卫国、抵御外侵、凝心聚力、和谐睦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康熙元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在此前的酝酿筹兵时期,郑成功招募了大批的永春白鹤拳师,在收复台湾的同时也将永春白鹤拳带入军营并传及台湾,进而在台湾发展完善。

1857年,永春白鹤拳弟子到达广东后,借名“原永春师”传授永春白鹤拳,并把永春拳改为“咏春拳”。其传人传授给黄华宝、梁赞、陈华顺、叶问等人,不断衍化为当今的“咏春拳”。

清朝中期,随着琉球与大陆、台湾的民间交往日渐频繁,一些白鹤拳弟子前往传授武艺;许多到大陆从商就业的日本人也开始学习白鹤拳,并传回日本。

1923年,集美学校及厦门大学创建不久,陈嘉庚先生就指示增设体育科,特聘永春白鹤拳名师苏显忠师徒为国术教授,在学校传授名闻遐迩的永春白鹤拳。

振 兴

永春县五里街镇大羽村,是永春白鹤拳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就坐落在大羽村头。

走进中国永春白鹤拳史馆,一股飒飒武风扑面而来。方七娘石雕坐像栩栩如生,静静地注视着三百多年来人世间的沧桑变幻。

一件件披满岁月烟尘的冷兵器、一幅幅见证历史真相的照片和方七娘永春白鹤拳嫡传派系图表,娓娓道来永春白鹤拳的前生今世……

有着深厚永春白鹤拳文化积淀的大羽村,借助白鹤拳发祥地的人文地理优势,对白鹤拳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发展白鹤拳文化产业。2010年9月,大羽村荣获“中国永春拳第一村”称号。

近年来,永春县深入挖掘、整理永春白鹤拳武术文化,唱响永春白鹤拳文化品牌,努力打造永春白鹤拳武术文化产业基础: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即方七娘诞辰日举办永春白鹤拳文化节;2006年兴建占地面积60亩的“中华农民体育学园”,推进永春白鹤拳发展壮大;2010年,永春白鹤拳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主干教材进入高校,在全国大学中传播。永春县组织编印校本教材,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推广永春白鹤拳,从最基础最根本上培植武术幼苗,一批批新秀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三百多年间,一代代永春白鹤拳师把永春白鹤拳发扬光大,走出永春,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永春白鹤拳会馆,习拳者不计其数,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