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厦门海洋经济发展方向 在厦门,一批海水综合利用的关键技术已经获得了突破。其中海岛、船舶专用小型海水淡化整装设备通过设计定型,已投入批量生产;海水冷却和脱硫技术得到应用,实现年冷却利用海水6.98亿立方米。 波鹰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电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及成套设备”“电膜法苦咸水脱盐净化集成技术”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每吨海水的淡化成本从5元降至3.5元,为未来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专家测算,应用波鹰科技的设备,只要20分钟,苦涩的海水就能变成甘甜的饮用水。一套设备,每小时可产3吨饮用水;开启8小时,就能满足100多人一天的生活用水,包括煮饭、洗澡,甚至浇灌菜园子。这样的技术设备,对于缺水的海岛居民和远洋船舶来说,能解决大问题。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和重要资源,随着陆域资源的紧张和能源的日益短缺,人类的触角不断向海洋延伸,海洋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重要战略。 科技兴海的意义,从来没像今天这般凸显;科技兴海的步伐,也从来没像今天这么紧迫。 刘可清表示,厦门海洋经济要取得新的突破,首先要做好海洋研究工作。 厦门海洋科学研究历史悠久,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和摇篮,目前更是汇聚了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集美大学水产学院、航海学院,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众多专业从事海洋科研的机构。人才优势带来技术优势,目前厦门多项海洋新兴产业研发成果全国领先。 在翔安大嶝的培阳水产养殖公司,老渔民郑书彬谈起健康养殖头头是道。自从和集美大学水产研究所及波鹰科技公司合作后,他的养殖场被高科技武装起来。在南美对虾池边,一个不足半米的小机器立在池边。这台小机器用纳米技术催化电解海水,海水经电解后有害菌均被歼灭,大大降低了对虾的死亡率。郑书彬说,他将尽快把这项技术用到几千平方米的鲍鱼池中,以往鲍鱼因水污染而大规模死亡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海洋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对接,是未来厦门科技兴海的另一重点。据海洋三所产业处处长张林介绍,目前仅海洋三所就有30余项面向产业研发的项目,一两年内可转化生产的将有近10项。这些高科技项目一旦投入生产,都将产生高产值高收益。目前厦门已涌现的一批朝阳生物工程企业,如蓝湾科技、星鲨集团、东海洋等,就产生了增加值10多亿元的效益。 在海洋工程装备技术方面,近年来,厦门充分发挥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在海洋装备新材料研发上的优势,大力开展海洋舰船防腐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工作,先后开发了低锡、无锡自抛光防污涂料、低表面能防污涂料和导电防污涂料、生物防污涂料等几十项海洋船舶长效防锈防污和特种功能材料,形成了数亿元的产业化规模。 |
相关阅读:
- [ 07-16]东山发展现代渔业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县小记
- [ 06-09]福州迈向海洋经济强市 专家学者热议“海上福州”
- [ 06-09]新华社:福建发力海洋经济 福州迈向海洋经济强市
- [ 05-27]闽全力打造蓝色海洋经济 绿色发展的南平路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