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 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2014-04-07 10:47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意见稿》着眼于厦门旅游发展战略及鼓浪屿未来发展空间,按照“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定位,将鼓浪屿发展目标定位为高尚的文化之岛、优雅的宜居之岛、精致的旅游之岛,致力于将鼓浪屿建设成为高尚、优雅、精致的世界级文创名岛。

海西晨报讯(记者 李凌)近日,一份经过广泛深入调研的“专属方案”———《鼓浪屿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新鲜出炉。即日起至4月11日,《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市民朋友参与。

《意见稿》着眼于厦门旅游发展战略及鼓浪屿未来发展空间,按照“文化社区+文化景区”的定位,将鼓浪屿发展目标定位为高尚的文化之岛、优雅的宜居之岛、精致的旅游之岛,致力于将鼓浪屿建设成为高尚、优雅、精致的世界级文创名岛,成为“美丽厦门”的精华版。

《意见稿》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鼓浪屿,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围绕“科学定位、理顺体制、综合整治,整合资源、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按照“整治、整合、提升”的战略步骤,实施美好环境与和谐社区共同缔造行动,达到共建共管共享的良性社会治理效果,走出一条鼓浪屿文化创意与旅游产业共荣、社区生活与景区管理共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鼓浪屿整治提升行动大纲是《意见稿》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包括优化环境、完善功能、理顺体制、培植文创产业、全面提升品位五大方面,涉及当前乱象的专项整治,发展特色教育、提升医疗水平、完善法律法规等共33项专项内容。

据悉,《意见稿》全文已在鼓浪屿政务网(www.gly.cn)上公布。如有宝贵的意见或建议,可于2014年4月7日—11日以电子邮件或信函形式反馈至以下地址:电子邮箱:glyzj@gly.cn;信件投递地址: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永春路89号二楼鼓浪屿整治提升工作组办公室收。

看点一

长效机制

开展专项整治,完善法律法规

根据已编制的鼓浪屿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组织各类清理整治行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专项整治后续监管到位,不出现回潮现象。其中包括对无证导游、卫生保洁、家庭旅馆、消费环境、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

此外,有关部门还将修订完善法律法规。组织清理、修订鼓浪屿社区管理制度及景区管理法规等,制定、完善鼓浪屿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为依法保护、管理鼓浪屿历史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看点二

优化布局

建设人文社区,发展社区商业

以建设生态居住功能与文化旅游高度融合的人文社区为目标,优化岛上功能布局,调整充实现有的文化教育、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社区生活保障设施。

根据《意见稿》,除了发展特色教育、建立相对独立建制的小型医院、改造排水系统等市政设施,鼓浪屿还将建立鼓浪屿行政服务中心,为岛上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导向,扶持发展社区商业。

看点三

提升内涵

打造艺术岛,建“无墙”博物馆

在积极稳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注重文化、生活和业态的内涵提升,用文化创意来处理好遗产、旅游、社区三者的关系,把鼓浪屿打造成世界知名的国际艺术岛。

其中“全岛博物馆”计划,将重点历史建筑、多国领事馆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墙”博物馆系统,构建博物馆文化体系。提升商业主干街区品质,形成体现西洋、南洋、本土文化特色的“万国风情”街区。此外,修缮包装岛上部分建筑为创作工作室,邀请知名创作者或创作团队免费入驻,以鼓浪屿为原创量身定制作品。引进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在鼓浪屿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高级艺术培育基地。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稿》将内厝澳定位为鼓浪屿艺术西岸,形成艺术教育、高端展演、深度体验、创意推广、国际交流全方位有机呈现的跨领域、综合性的艺术海岸。

看点四

体制改革

理顺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

根据鼓浪屿发展定位和功能划分,积极推进鼓浪屿管理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成立专项工作组,制定整治提升总体方案,在机制上建立一个职责清晰、责权一致、相互合作、互为补充、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整合各类可用于展示、经营的资源,调整旅游及商业业态与布局,形成岛上、海上大循环的文化商业旅游大格局。实行政企分开,成立统一的市场运营主体,按市场规则承担鼓浪屿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景点的开发建设与维护、景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和商业业态提升等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