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去年我市会展业 “吸金”237亿 ——市会议展览局局长王琼文谈台交会影响力 本版文/本报记者 崔昊 通讯员 廖斌 连日来,数万名展商、客商,忙着运机械、摆展位,忙着订酒店、谈生意,一座象征着两岸“交流、交易、交友”的彩虹金桥搭建起来。本届台交会展览面积80000平方米,规模创历史新高。 台交会,因台而设、因台而立,也因台而兴。在两岸交流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曾经肩负着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破冰”、拓展两岸经贸交流空间历史使命的台交会,它的核心价值始终未变。当前,厦门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浪潮之中,打造“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这一城市定位,让台交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独特对台优势,继续先行先试、当示范做榜样,更好地服务两岸关系蓬勃发展,是台交会的最大优势,更是台交会使命所在、宗旨所在。”台交会组委会秘书长、市会展局局长王琼文说。 会展经济 推动厦门产业转型升级 搞会展经济的人都知道,1元钱的展会直接收入就有望带来9元甚至更多的间接收入。有经济学家曾这样形容会展对于城市经济的推动:一个成功的大型会展的召开,犹如开了一架直升机在这个城市上空撒钱。据相关部门透露,去年会展业为厦门带来的直接收入和间接消费高达237亿元。 会展不但带来交流、交易、交友的机会,更给厦门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升级带来机遇。王琼文告诉记者,从推动“美丽厦门”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会展业更可以跟城市的商贸、文化、体育等多个产业进行深入互动,走“大会展、大产业、大物流、大商贸”的路子,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厦门会展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去年来厦参展参会的国际专业客商达5.5万人;会展业的专业化程度也不断提高,所办的经贸展览涵盖了工程机械、建材五金、水暖配件、家居家具、医疗器械等30多个领域。“全球第一”的国际佛事用品展,代表着当今佛事用品产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厦门的台交会更是“两岸机电第一大展”,成为了两岸经贸合作的一大平台。 这些专业展也都更加细分,从品牌展示拓展到创意、设计、研发、技术推动等全产业链领域,不仅加速了产业大融合,也使得厦门对闽南乃至海西的产业产生巨大的吸附作用。目前,厦门正遵循着“专业化”这个思路,提出要通过“会展业提升”来带动厦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根据福建周边产业的要求,按照我市提出的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思路,未来我市会展业将着重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如德国科隆的厨卫展、杜塞尔多夫的游艇展、汉诺威的地图展等,从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提升厦门城市知名度。 品牌效应 提升“美丽厦门”知名度 从1985年6月厦门富山展览城投入使用并且第一次举办厦门国际展览会开始,近三十年来,厦门的会展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会展业提升了厦门城市品位,拉动了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厦门的国际知名度。 如今,总面积10万平方米的会展中心已经“装不下了”。就拿今年3月份举办的厦门国际石材展来说,总面积达到了16.6万平方米,多达6.6万件展品需要放在场外。虽然会展中心四期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这还远远满足不了长期发展,在王琼文看来,厦门很有必要建立一个会展产业的综合体。 记者了解到,规划场馆面积30万平方米的海西商贸会展中心已经选址翔安隧道翔安出口附近。项目建成后,带动旅游会展业的效益将超过500亿元。“在建设场馆的时候,交通枢纽、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业等配套设施都应及时跟进。只有这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充分挖掘互联网金融技术的潜力,为厦门会展产业综合体服务,从而真正形成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王琼文说。 在会展业扶持方面,记者了解到,未来厦门将加大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推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对符合厦门产业发展方向的展览项目会议项目,给予重奖,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项目给予倾斜,从而更好地发挥“大会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
相关阅读:
- [ 04-10]台交会海峡经贸论坛12日上午开讲 聚焦两岸自贸区
- [ 04-09]台交会首办“闽商赴台上市峰会” 重量级采购商将与会
- [ 04-08]第18届台交会本周六在厦开幕 将聚焦“两岸自贸区”
- [ 04-05]台交会下周在厦开展 首票展品昨日运抵厦门
- [ 03-29]第18届台交会下月12日举行 展会展位数达3800个
- [ 03-28]第十八届台交会4月12日举办 超600个台湾企业展位亮相
- [ 03-18]首办“2014闽商赴台上市峰会” 台交会下月厦门举行
- [ 03-17]第十八届台交会4月12日厦门举行 设展览面积8万平方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