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事件名称 |
事件简介 |
1 |
“901”工程——“搁浅”的梦想孕育海沧新天地 |
1989年12月,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在京表示将在大陆投资大型乙烯项目,初步选址海沧。王永庆的设想得到中央领导的支持,“901工程”由此发韧。海沧起步于台商投资区的设立,招商引资是开发建设中的重点,“901”是海沧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901”工程的谋划,促成了第一波台商赴大陆投资的热潮。虽然“901”被搁浅,但开创了两岸共同开发、共同谋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收益的交流合作新模式。 |
2 |
台商投资区行政区划建制变迁 |
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特区及厦门市辖的杏林、海沧地区为福建沿海指定地区,在沿海指定地区设立台商投资区,鼓励台商投资开发,按现行特区政策待遇。
1989年5月至1993年上半年,海沧投资区成立海沧地区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901”项目的前期准备服务工作。
1993年下半年至2000年6月,海沧台商投资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作为厦门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投资区内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而投资区内的社会行政事务由所在地政府负责。2000年7月至2001年5月,厦门市委作出理顺海沧台商投资区行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即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领导投资区全面工作,统一管理投资区的党务、行政和经济、社会事务。
2002年9月,厦门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它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规划面积2.46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1.46平方公里,2002年1月通过海关总署等八部委的联合验收。
2003年8月5日,海沧区正式挂牌成立,它标志着海沧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此次区划调整是厦门市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创新。投资区与行政区组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探索,新的尝试,是海沧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台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沧保税港区,核定规划面积9.5092平方公里。这是全国第七个获批的保税港,也是我国目前开放度最高的特殊监管区域之一。 |
3 |
海新路开工爆破声一响,打响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第一炮 |
1990年9月1日,随着海新路开工典礼的爆破声一响,宣告海沧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揭开序幕。海沧首条开工建设的海新路连接厦漳公路,成为通往海沧台商投资区的一条主要通道。
1991年,马青路、翁角路动工;1992年,孚莲公路动工……如今,海沧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路网建设为海沧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活力,促进海沧加速发展。 |
4 |
海沧加速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 |
1994年2月26日,海沧港区一期工程动工,建设3万吨级集装箱和2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各一,1996年7月3日,海沧港区3#泊位2万吨级散杂货码头简易靠泊成功;1996年12月4日,海沧港区2#泊位3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正式运营。这些码头是海沧港区首批兴建并投用的通用码头。
2011年12月27日,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指挥部在海沧成立,标志着厦门打造世界级港口和区域航运物流中心的各项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在福建、厦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这一重大平台的战略部署,成为继大连、天津、上海之后重点扶持的第四大国际航运中心。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和总部所在地,海沧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彰显,对台航运成为重点和亮点。 |
5 |
海投:海沧发展的主力军 |
1994年5月18日,海投集团挂牌成立,肩负起建设海沧的历史使命。海投集团先后建设海沧大道、海沧湾公园、体育中心、行政中心、出口加工区、保税港区、远海自动化码头和海沧生物医药港等重点项目,在基础设施配套、港口、招商、房地产、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倾力而为,在海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海投建设海沧,海沧成就海投。如今,海投集团旗下已经拥有近20家全资、合资、联营公司,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服务业100强企业”等称号,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实现收入、利税、总资产的增长。 |
6 |
海沧:凝聚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与期望 |
1994年6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视察海沧台商投资区开发建设,并题写“厦门海沧投资区”七个大字,确立了海沧的地位,海沧的建设力度加大了。
2006年1月1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海沧台商投资区视察,会见台商代表并发表“三个凡是有利”重要讲话: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
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厦门调研时提出厦门“跨岛发展”的战略,并明确指出,厦门的发展应当坚持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四个结合”的指导原则。10多年来,海沧是厦门实施跨岛发展战略实践者,由此海沧展开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画卷。 |
7 |
海沧首家台企翔鹭纺纤投产,PX项目获批迁建漳州 |
首家台企投产,是海沧台商投资区历经5年开发建设之后的重要转折,已从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生产项目出效益的新阶段,开始成为厦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1995年4月11日,由台商在海沧投资兴建的翔鹭涤纶纺纤(厦门)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投产,年工业产值将达到35亿元。
由翔鹭集团旗下的龙芳烃投资的PX项目,原定建设在海沧台商投资区南部化工区内,2007年12月,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决定停止在海沧区兴建PX工厂,将该项目迁往漳州古雷半岛兴建。 |
8 |
海沧大桥建成通车 |
1999年12月30日,海沧大桥——亚洲第一座、世界第二座三跨连续全漂浮体系的钢箱梁悬索桥建成通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笔题写桥名。
海沧大桥在3年的时间内,先后完成了近10项试验研究和课题攻关,填补了国内同类项目研究的空白;在重要工序的施工监控等方面有多项突破和创新,为我国同类桥梁建设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海沧大桥建成通车成为海沧建设发展的加速器,也翻开了海沧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
9 |
台商王永庆在大陆投资的首家医院——长庚医院落户海沧 |
2008年5月6日,台商王永庆在大陆投资的首家医院——厦门长庚医院正式对外开业。厦门长庚医院坐落在海沧新阳,由台湾长庚医院与原厦门海沧公用事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占地面积70公顷。服务对象主要是闽南及金门地区的台胞和大陆居民,为两岸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这标志着海沧加快推进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事业稳步发展。之前,1999年,与王永庆合资兴建的海沧首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海沧医院正式开诊;2002年,海沧第一家民办医院——新阳医院创办。
与此同时,海沧秉承教育优先理念,加大教育投入,引进北师大海沧附校、厦门外国语学校等一批名校,为教育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今,海沧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评估验收,成为全省唯一承担教育部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 |
10 |
保生大帝神像千年首次赴台湾本岛巡游 |
2010年4月25日,600名信众护送保生大帝神像从厦门海沧青礁慈济祖宫赴台湾巡游,并参加次日在台北保安宫举行的保生文化祭。这是保生大帝神像千年来首次赴台湾本岛巡游,也是两岸保生慈济文化节首次在台湾举办,揭开厦门两岸交流崭新的一页。此前,保生大帝神像曾先后到金门、澎湖巡游,助推两岸“三通”进程。 |
11 |
全国首个专门受理涉台案件的法庭在海沧成立 |
2012年6月15日, 海沧区人民法院涉台法庭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的涉台派出法庭。该法庭成立后,厦门市辖区内具有涉台因素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均由海沧区法院集中管辖。
同年2月,海沧法院聘请10名台胞担任陪审员,这是厦门市首次任命台商为人民陪审员。
2012年5月,厦门海事法院在海沧港区举行涉台案件审判庭揭牌仪式,标志全国首个涉台海事海商专门审判庭正式成立。
2013年6月,海沧区检察院增设涉台检察机构,并选聘6名台商为检察联络员。海沧涉台司法取得三个“全国率先”,即率先聘请台胞担任人民陪审员和检察联络员,率先设立涉台海事审判庭,率先设立基层法院涉台法庭。 |
12 |
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海沧制造” |
2012年10月27日,厦门大学科研人员历经14年研发的全球第一支戊肝疫苗正式上市,定名为“益可宁”,并落户海沧生产。这是世界上第一支能预防戊肝病毒的疫苗,发现和技术均由厦大研究人员自主完成,是我国罕见的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高度垄断性的源头创新性生物药物。 |
13 |
海沧“爱心单车”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
2013年9月1日,作为“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的第一个示范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投用,填补了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一空白。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采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建模式,让市民和游客体验感受低碳、绿色、时尚的“慢生活”。海沧“爱心单车”被称为全国最有影响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2013年10月13日,全省首个公务自行车系统在海沧启动,规定海沧公务员3公里内骑自行车外出办公,节约了政府成本,转变了干部作风,拉近了群众与政府的距离。 |
14 |
海沧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农民人均纯收入喜获全省“八连冠” |
2005年12月10日,海沧正式实施《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补贴标准居全市之首,被征地人员只要一次性交纳一定金额的参保金,就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上退休金。2009年4月20日,出台《海沧区被征地人员贷款参加养老保险及养老补助实施办法》,至此实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政策层面全覆盖。
2009年12月2日,海沧成为全国首批9个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单位之一。次年,海沧率先实现农村居民零缴费参保,参保率达97.2%,基础养老金标准达每人每月200元,为福建省最高。
2013年,海沧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0元,同比增长11.5%。2006年至2013年,海沧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位居全省第一,实现“八连冠”。 |
15 |
海沧建设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 |
全国首个自动化码头——远海码头在建设中,将于2014年11月在海沧试运行,填补我国自动化码头的空白,将成为全球技术领先、零排放、智能化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码头投入试运行后,其全生产流程无人化、智能化操作调度控制系统将使码头的年设计吞吐量提高20%—40%。 |
16 |
“活力海沧”新定位 产城融合添活力 |
站在新起点、应有新作为。2014年2月,海沧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经多方征求意见和讨论,“活力海沧”成为海沧新的定位。它体现了海沧新城的特色,既是海沧发展历史的真实写照,又是美丽厦门憧憬的璀璨未来。
“活力海沧”发展的动力就是“海沧精神”,即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敢于担当、勇争第一的拼搏精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钉钉子”精神;诚信守法、公正清廉的法治精神;为民务实、敬业奉献的人文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