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轨道1号线土地房屋征收展开 将改善被征收户居住条件

2014-06-07 07:52:10卓悦佳 殷磊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地铁工程湖滨南路湖东路口施工现场。(记者 王协云 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卓悦佳 殷磊 通讯员 李春妮)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是落实“美丽厦门”战略规划的重要举措。轨道交通的实施,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的交通结构、通行效率,伴随轨道交通产生的,还有突破性的视野和思维、全新的产业布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岛外新城的发展。而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房屋被征收户来说,轨道交通1号线的建设,更是直接给他们带来了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的契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1号线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各区、各相关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抓实抓细,充分听取被征收户对安置房建设的意见建议,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让被征收户满意。

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原来住又小又旧的房子,以后要住宽敞的新房子!”自家房子因为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要征收,魏阿姨却满心欢喜。魏阿姨家在湖滨南路上,片区里的房子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房改房”时盖的预制板房,房型面积小,居住条件也很差,经过二十多年风吹雨打,住户们总担心老旧的房子不够结实。魏阿姨说,大家早就盼着能够改善一下居住条件,这次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的土地房屋征收正好给了片区居民们一次住上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机会。

原来的旧房子只有65平方米,安置后能拿到小三房一套;过渡期间能拿到过渡费,不用担心过渡期租房子住还要自己额外花钱;早签协议早交房还能拿到现金奖励,连新房的装修费都有了……魏阿姨细数这次房屋征收给自己一家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连连称:“满意,很满意!”她告诉记者,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的政策很好,安置房的面积合理,各项工作也很公开透明,让人很放心,很信任,家里人一看完政策后,几乎都不用商量就一致同意签约,更是在还未正式签订协议前就搬出了旧房子,交出钥匙。

正因为看到了眼前和以后实实在在的好处,此次思明区轨道交通1号线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第一轮商谈的住宅户签约率就高达90%,更有70%的被征收户提前交房。

轨道交通1号线土地房屋征收工作,还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关怀的原则。思明区委副书记、轨道交通1号线思明区土地房屋征收指挥部总指挥郑一琳介绍,思明区合理运用政策,通过困难补助、协调保障性住房等多种手段帮助被征收困难户解决切身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

安置房考虑居民需求

王老伯最近一直忙着作为被征收户代表,为街坊邻居们与湖里区工作人员协商安置房的相关事宜,希望能为大家争取到满意的安置房方案。王老伯家所在的片区被列入轨道交通1号线塘边站的土地房屋征收范围,这里的房屋多是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预制板房,大部分住户都是国企的退休职工,年龄较大、收入不高。轨道交通1号线的土地房屋征收,对他们来说是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居住水平的一个重要契机。由于这个片区的被征收户不少都是老人家,又彼此熟识,为了照顾老人家们的生活和喜好,让老人家们能够住得安心、舒心,安置房参照商品房的标准设计,全部由国企代建,小高层都按规范设计了电梯方便老人们出行。王老伯说,从原来的预制板房到现在的高品质安置房小区,从爬楼梯到坐电梯,连房屋的居住面积都有所增加,这让所有被征收户都喜出望外。

“我们都是老人,安置房是我们居家养老的基础。设计方案优化后的安置房,相当部分是小三房,还有两个卫生间,对我们来说太实用了。”另一位居民代表郑老伯说。

湖里区地铁办负责人介绍,湖里区在轨道交通1号线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把安置房设计作为推动征收工作的关键,充分了解被征收户的诉求,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政府“还利于民、让利于民”的宗旨。

进村入户听民意解民忧

与岛内不同,集美区的轨道交通1号线土地房屋征收工作,面对的,除了国有、集体单位,更多的还是广大农民。为了取得农民的理解支持,集美区的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走访农户,对村民进行政策宣传和讲解,与村民代表促膝谈心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诉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工作人员对走访过程中征求来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对能够解决的督促尽快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则耐心向群众说明原因。集美区区长黄晓舟等区领导多次到现场实地了解征收工作的进展,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征收工作的开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