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成了许多海沧居民热衷的休闲方式。(通讯员 林广明摄)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杨继祥 林岑)就在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如火如荼推进之际,“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第一个示范项目——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迎来了它的一周岁生日。 虽投用仅一年,海沧公共自行车后来居上,单车使用率达5.38次/天,超越了全国知名的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3.6次/天),位居全国前列,足见民众对公共自行车的喜爱之情。 放眼全国,公共自行车运营成功者寥寥,海沧公共自行车的制胜法宝有哪些?日前,记者深入一线,从海沧公共自行车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梳理其脉络,试图为公共自行车在厦门的可持续发展,提炼出一些共性的经验和启示。 全球“绿道之父”点赞 “就是这张卡,给我带来健康、快乐,还有许许多多的老伙伴。”张爱国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海沧公共自行车卡,像珍宝一般握在手里。 张爱国是海沧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第一个办卡人,因为骑行,张爱国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骑友”,从此,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海沧的广大市民同样见证着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成长,每日将车卡装在口袋里,自行车也悄悄渗透进市民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刚开始的办卡量为零,到8月25日办卡数量突破27000张,最高峰日骑行量突破10000人次,今年五一期间,阿罗海城市广场站单日骑行人次就超过3500人次。 在广大市民看来,从0到27000的跨越,体现了海沧决策者的智慧、勇气与活力。在启动公共自行车建设之前,海沧区审慎决策,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召开多场意见征集会,并开通邮箱、微博等平台,11万人参与讨论,3万多条意见建议“浮出水面”,小到车身颜色,大到运营模式,每一条意见都承载着群众对海沧公共自行车的满腔期待和热情。 2013年9月,作为社会各界共同缔造的产物,集健身、出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海沧率先“落地生根”,填补了厦门此前没有公共自行车系统这一空白。 丹麦建筑师杨·盖尔先生,被誉为全球“绿道之父”,他在海沧湖畔的绿道上漫步时激动地说,“我非常赞成海沧推动慢行系统的建设,人性化的城市就应该是慢行的,人和人可以迎面打招呼,而不是坐在车里。” |
相关阅读:
- [ 08-26]鹿途旅游石拐区绽放喜桂图自行车公路赛
- [ 08-23]岛内部分公共自行车道被车塞满 骑车根本无法通过
- [ 08-21]公共自行车有望岛内外一卡通 成熟后考虑统一系统
- [ 08-19]崭新自行车道被电动车“抢道” 施工完毕将规范管理
- [ 08-18]自行车被轿车撞成两截 骑手嘴部出血送医无大碍
- [ 08-18]莆田残疾老人办事盖章不成 自行车被社区主任给放气
- [ 08-17]厦岛内公共自行车试运行23天 上班族租车热情最高
- [ 08-12]漳州江滨公园能租公共自行车了 骑行范围约20公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