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思明城市义工创新密码 亲子义工“风靡”厦门
思明城市义工入围“中国社会创新奖”
厦门日报讯(记者 吴晓菁)每周末,在思明区的旅游景点、公园广场、商业大街,一群身穿红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的身影总是活跃其中,自发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他们就是被誉为“最美厦门人”的思明区城市义工。如今,思明城市义工这一在全国率先摸索出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特色模式,成功入围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
“中国社会创新奖”评选活动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发起。评选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思明城市义工从来自全国30个地区的222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5个入围项目之一。
2014年12月2日到12月15日,组委会对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的25个入围项目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组委会将组织调研组对25个项目进行调研评估,最终选拔出10个“中国社会创新奖”优胜奖项目以及4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别奖(UNDP特别奖)项目。
【链接】
解读思明城市义工的创新密码
思明城市义工在轮渡服务点“爱心小屋”前为过往的市民和游客准备开水。(资料图)
既有年近古稀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小学生;既有企业白领,也有家庭主妇……各行各业的爱心市民,因为一个共同的名字——思明城市义工,聚集到一起从事志愿服务活动。
在“思明城市义工”的旗帜下,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成长,同时也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行动,将志愿行动不断地复制延续,爱心随着活动的良性循环不断传递。在全国的志愿活动中,思明城市义工率先摸索出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特色之路,成为社会治理的有益补充,也赢得了“最美厦门人”的赞誉。
在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评选活动中,思明城市义工如何从全国30个地区的222个申请项目中脱颖而出,闯入25个入围项目中呢?和以往的志愿服务相比,思明城市义工的自我组织化构建是如何实现的?思明城市义工有何创新密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