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五成司机未保持安全车距 翔安隧道追尾事故频发

2015-03-28 19:25   来源:厦门网  责任编辑:邹玒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翔安隧道内11辆车连环追尾。

  11辆车追尾又引发其他事故,导致翔安隧道内车辆长时间滞留。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戴舒静 图片/网友提供) 间隔不到两个星期,翔安隧道接连发生事故。继3月15日发生8起追尾事故之后,昨日再次发生8起相似的事故,导致隧道内交通滞留两个多小时。

  是什么原因造成事故如此频发?翔安隧道警务队中队长李亚鹏分析认为,这与车辆的安全车距太短和车速太快有关,但另一个更令人担忧的隐性原因,则是翔安隧道已严重超负荷的车流量。据统计,翔安隧道目前每日平均车流量高达76000车次,超出设计容量26000车次。

  事故分析

  五成未保持安全车距

  四成违法变道

  ■“U”形的海底隧道有长下坡,但视觉误差让人以为是平路

  翔安隧道警务队中队长李亚鹏说,昨天上午的追尾事故,是过去一年来翔安隧道内发生的单起事故中涉及车辆最多的一次,还直接诱发了另外7起事故,受损车辆达二十多辆。其中11辆车连环追尾中,有两人轻微受伤,3辆车受损严重,无法自行驶离现场。

  事实上,这不是翔安隧道第一次因追尾事故导致交通滞留。不到半个月前,3月15日傍晚发生的8起追尾事故,同样造成翔安隧道交通滞留两个多小时。

  据统计,翔安隧道内这几年来发生的事故,半数以上是未保持安全车距造成的。另外40%属于违法变道,10%为司机操作不当等其他原因。

  “很多人以为翔安隧道很平坦很好走,其实未必。”李亚鹏说,翔安隧道从设计图上看是一个“U”形,隧道最深处距离海平面有70米,所以有很长的路段属于长下坡。但是由于人的视觉误差,以为都是平路,如果没有保持合理车距,一旦前方车辆急刹车,很容易追尾。

  违法变道的司机有的是喜欢开快车的,也有的是被迫变道的。限速80公里的翔安隧道内,经常会遇到龟速行驶的车辆,如超重的小货车、只能开60公里的公交车,还有小心翼翼的新手。这些车辆不仅降低了翔安隧道的通行效率,也打乱了通行秩序,跟在后面的司机往往因忍受不了而违法变道,在变道过程中就存在发生事故的风险。

  李亚鹏提醒司机,隧道内不能超速,但也不要“龟速”,应按照规定的时速行驶。

  安全隐患

  3月起车流量暴涨,日均流量超负荷2.6万车次

  ■翔安隧道成厦门东部唯一进岛通道,上下班高峰期都会堵

  发生事故,主要责任当然在于司机,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超负荷的车流量也是翔安隧道事故多发的重要外因,这与近期仙岳高架的通车有很大关系。

  据统计,3月1日仙岳高架未通车前,翔安隧道双向车道每天平均车流量为6.7万车次,3月1日之后车流量一下子暴涨到7.6万车次,而翔安隧道当时设计的车流量仅为5万车次。

  “厦门东部现在只有这么一个进岛通道,没办法。”李亚鹏说,翔安隧道一头连着仙岳高架,一头连接翔安大道、翔安南路、324国道以及泉厦高速,这些路全程限速都在80公里,路宽好走,所以从泉州、福州进入厦门岛的车辆,几乎都选择从翔安口下。这么多车汇聚在一起,对于单向仅3个车道的翔安隧道来说,自然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翔安还要分流岛内刚需人群。目前,不仅节假日高峰时段堵,平时上下班高峰期也堵,发生事故的概率因此也随之增加。

  特别提醒

  保持车距可以数灭火器,每隔25米一只

  ■对责任无异的小事故,应先将车辆开出隧道

  如此大的车流量,特别是遇到隧道内发生事故后,怎样应对呢?李亚鹏提醒市民,出行前选好路线,如果不是非走不可,尽量避开高峰期上路。如果一定要出行,可以通过收听广播了解实时路况,或多设计几条应急路线。

  一旦发生事故,能快速自行处理的应选择快速处理程序,避免拥堵。如果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重大损失,且双方对事故责任没有异议,应先将车辆开出隧道再处理;若确认车辆无法启动,要打双闪灯并在车后100米处摆上三角警示牌,车上人员撤离路面,等待救援车辆到来。

  怎样与前后车保持车距呢?李亚鹏介绍了两种实用小技巧:

  第一种,自己的车辆时速是多少,就与前车保持相应的车距,比如时速80公里时应保持80米。如果对目测没把握,可通过数灭火器数量来算。翔安隧道内双向共有400多只灭火器,每隔25米一只。

  第二种,如果感觉后车离得太近,可连续轻踩刹车,提醒后车保持车距。刹车不能太急,以免发生追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