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 他在捐献墙预留自己的位置 越接近生命的终点,林女士对遗体捐献的信念就越坚定。林女士老家在漳州,郑先生老家在宁德,长辈和亲人思想传统,对遗体捐献多少有抵触的情绪。郑先生既要满足妻子心愿,又要尽可能地尊重长辈的意见,处于两难境地。 林女士去世的前两天,病床上的林女士叫来同学和亲戚,避开丈夫郑先生,口述遗嘱,并且拍下视频录像,其中就有关于遗体捐献的内容。去世前,林女士抓着自己父母的手,叮嘱遗体捐献的事情。 去年6月13日,林女士去世,医生为她做了眼角膜移植,亲人朋友悼念后,遗体被送往厦门大学医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春晖堂,专门用来纪念这些为科学事业奉献的人们。春晖堂里有两面墙壁,记录着遗体捐献者的姓名,医学院老师让郑先生选择墙壁上的位置。 郑先生看到墙壁上已有不少人的名字,其中包括祖孙三代,有些人还预留了位置。郑先生也做出决定,对医学院老师说,选两个位置吧,一个给妻子,一个留给他。 郑先生记得,林女士生前曾问他:“我走了之后,你会怎么办?”郑先生回答:“我会经常去看你!”看着厦门大学医学院为林女士立的碑文——无言导师,以及旁边预留的空位,郑先生很欣慰:“生前没有骗过你,你走后我也绝不会骗你!” 一名七岁男孩 用器官延续七个“生命” 本报记者 程午鹏 7岁的小男孩小鑫因病去世,身体器官无偿捐献,器官移植拯救了7个人。清明节,父母对他无比思念。但是,想起因移植器官而获得拯救的人,他们似乎看到,儿子还活在这个世上。 拯救:儿子的器官捐给七个人 如果儿子还在,他应该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回家,安溪县的李先生这么想。 去年,年仅7岁的小鑫患上了脑部疾病,去泉州的医院检查后,又送来厦门治疗。2014年7月31日,小鑫去世,父母通过厦门市红十字会,在厦门将小鑫的器官无偿捐献。 “肾脏、肝脏、眼角膜,一共可以帮助7个人。”今年40多岁的李先生说到这里,提高了声音,显得很激动。李先生和妻子只有初中文化,刚开始,他们对器官捐献并没有多少概念,一名在厦门政府部门工作的亲戚给了他们这个建议。其实,老家的很多亲戚不赞成器官捐献,但是思考再三,李先生还是做出了器官捐献的决定。 缅怀:他们希望领养一个孩子 小鑫的名字刻在了海沧文圃山恩泽园门口的纪念碑上,在前天的厦门市遗体和器官捐献者纪念活动中,李先生和妻子以及亲戚,特地从安溪赶来厦门,悼念小鑫。 小鑫器官捐献后,遗体在厦门火化,小鑫也成为他们家族中第一个没有采用土葬方式安葬的人。 李先生在泉州开出租车,妻子因为颈椎方面的疾病只能在家打零工。他们有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出嫁,因为来自传统观念深厚的地方,他们总觉得需要一个男孩作为“顶梁柱”,所以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至今,李先生和妻子仍未走出失去儿子的阴影,每次回到家里,他们就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过,一想到移植了儿子器官的病人获得了新生,李先生就会觉得很欣慰,似乎看到儿子还活在这个世上,只是无法和他们联系罢了。 李先生和妻子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领养一个孩子,组成一个圆满的家庭。 |
相关阅读:
- [ 04-05]福建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的清明祭扫活动
- [ 04-06]清明祭扫出现新现象 扫描二维码也能缅怀先人
- [ 04-06]鞭炮换鲜花寄托哀思 福州多处现文明祭扫新风
- [ 04-05]厦门清明祭扫:网上祭很火爆 生态葬很冷清
- [ 04-03]清明祭扫公交线路均增加车辆 市民可按需要选择
- [ 04-03]公祭英烈慰忠魂,心怀感恩有作为
- [ 04-01]平潭清明祭扫高峰期陵园各路口都实行交通管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