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园”、“万国建筑博览”、“音乐之岛”……鼓浪屿的誉称,厚重而闪亮。在这里,山、海、岛融为一体,自然、建筑、人居和谐相处,历史的积淀、人文的荟萃,形成了鼓浪屿独特的文脉,累积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这些金光熠熠的称号,一度被“烧烤岛”、“垃圾岛”所取代。刺耳,却又无奈。 文化,在呐喊。 传续文脉,留住乡愁。整治提升以来,鼓浪屿正以一种“内外兼修”的方式频频发力——全面挖掘、梳理、提炼岛上文化,通过活动、展览、演出、出版等载体,将文化“活化”,呈现给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 变化不止如此。随着岛上文化氛围的日渐回归,一些传承鼓浪原音的民间音乐组合发展迅猛,一些专业音乐人上岛定居,还有生长在鼓浪屿的“明日之星”,考取了国际顶尖的音乐学院,像以前的鼓浪屿音乐大师们那样,开始迈向国际舞台。 一次邀约>> 故宫外国文物将落户鼓浪屿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一直有块“心病”:院内收藏着1800多件外国文物,从漆器、陶瓷到钟表、科技仪等,品类丰富,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可受限于展馆条件,多数外国文物都还没公开展出过。 不展出,太可惜。为此,单霁翔一直在寻找能“托付”这些文物的城市。可是,能同时满足客流量和气质相宜这两项要求的地方并不多。 去年下半年,在与厦门有关人士交流时,单霁翔聊到这件心事。“放到鼓浪屿怎么样?”有人提议。鼓浪屿和故宫的游客是一个数量级的,仅从客流量角度来看,很合适。那么,文化契合度呢?这时,又有人说话了:“鼓浪屿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鼓浪屿中西交融的文化气质,不正是这些外国文物最适宜的展出地吗?双方一拍即合。 去年11月,厦门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筹建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这是故宫首个在异地的实体文物展览合作项目,选址鼓浪屿原救世医院院区,预计明年建成运营。 选择鼓浪屿,单霁翔心中还有一个打算:鼓浪屿有对台优势,说不定哪天,还能促成两岸故宫的交流。 一场新生>> 历史风貌建筑“修旧如旧” 最近两个月,康泰路97号突然热闹起来——两个月前,院内的重点历史风貌建筑吴氏宗祠历经三年“修旧如旧”,涅槃重生。“新生”的吴氏宗祠敞开了大门,办起一场《漆味之春》展览。古老建筑与新兴艺术的碰撞,氤氲出一种相得益彰的文化气息,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 71岁的陈文灿是这场新旧艺术结合的“红娘”。这位原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老校长,曾创作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福建厅的巨幅漆画《武夷之春》。 作为中国现代漆画的主要发祥地之一,鼓浪屿培养了众多漆画专业人才,在漆画界占有重要地位。借助吴氏宗祠的“新生”,鼓浪屿的漆画或许也将迎来春天。 不仅是吴氏宗祠,最近,岛上的近代建筑群,正在集体“苏醒”。一项名为“全岛博物馆”的计划,正在加快推进。它将把岛上重点历史建筑、原领事馆纳入公共开放的无围墙生态博物馆系统,变成活化历史的重要资源。今年4月,鼓浪屿管委会主动将办公楼搬出原英国领事馆,为“鼓浪屿历史文化博物馆”腾出地方;而在更早些时候,原荷兰领事馆已作为“大航海时代与鼓浪屿——西洋古文献特展馆”免费对外开放。 |
相关阅读:
- [ 05-20]央媒记者看变化:又可以细品鼓浪屿了
- [ 05-18]一个"美丽厦门"范本:鼓浪屿整治提升唤起人文精神回归
- [ 05-18]复活老建筑 “全岛博物馆”计划推进鼓浪屿人文再造
- [ 05-17]明日博物馆日鼓浪屿活动多 邀您看展听讲赏乐
- [ 05-17]政府商家居民联手行动 鼓浪屿重新回归干净整洁
- [ 05-15]市民点赞:闽南话版倡议书在轮渡每趟航班上播放
- [ 05-15]航线调整后鼓浪屿客流得到控制 琴岛终于回归宁静
- [ 05-13]探索共谋共建共管共享 鼓浪屿社区生活充满温度与色彩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