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经济企业 > 正文

厦电商交易额今年将达3500亿 电商从业人员15万人

2015-06-17 08:04:53林露虹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网商类型

厦门电子商务交易额

相关

海沧电商基地跻身“国家队”

本报讯 (记者 杨继祥 林岑 通讯员张韧)昨日,厦门(海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被商务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是全市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厦门(海沧)电子商务产业园于2014年11月8日正式开园。园区一期项目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投资10.8亿元,是以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电子商务体验店为核心,多行业集聚的电子商务综合体,包括全球商品O2O展销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创客中心等。目前,园区已签约企业49家,注册资本累计2.13亿元,引进项目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服务、跨境电商等类别。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园区企业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3.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2.16亿元。预计2015年全年将实现入驻企业300家以上,产值力争突破20亿元,创税3000万元以上的目标。

名词解释

●B2B: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供需双方都是商家(或企业、公司),它们使用了互联网的技术或各种商务网络平台,完成商务交易的过程。

●B2C:是指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这种形式的电子商务一般以网络零售业为主,主要借助于互联网开展在线销售活动。

分析

电商发展之机

跨境电商取得新突破

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厦门电子商务交易额约2500亿元,比2013年增长约50%。2015年厦门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3500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约350亿。

厦门市电子商务协会通过梳理厦门电子商务企业的类型发现,厦门的电子商务企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行业内,将电子商务企业分为平台企业、应用企业和专业服务企业三大类。平台企业的代表即大家熟悉的淘宝、京东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应用企业指的是应用电子商务手段开展相关销售和服务业务的企业,如一些鞋帽厂家做的电商平台就属于这一范畴;专业服务企业,指的是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比如快递公司、电子商务产业园等。

厦门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些服务企业,特别是厦门快速涌现出一批大型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如厦门(海沧)电子商务产业园、象屿跨境电商园区等,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厦门的终端配送体系发展迅猛,鸟箱、速递易、易家配等打造的智能快递柜受关注。

厦门跨境电商发展势头不错。据厦门海关统计,2014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09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其中进口3934亿元,同比增长0.8%,出口6969亿元,同比增长5.4%。厦门的外贸占据了全省的半壁江山,发展跨境电商,有着显著的平台、口岸和通关优势。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各项跨境工作,包括打通跨境出口通道、开发海关进口直购平台、推动进口直邮平台上线、探索跨境电商进出口有效模式以及跨境电商园区建设等。

电商发展之困

人才成难题 配送有“短板”

厦门缺少知名大型电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报告》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缺乏大型平台企业,是厦门电子商务业的一块“短板”。不过,厦门也涌现出了一批新型、有潜力的平台企业,如美图、美柚、欣欣旅游网等;应用企业方面,厦门的万翔网络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营业额达33.8亿元,保持了39.1%的增幅,而新兴的电商应用企业如乐麦、欣贺、七匹狼等企业试水电商后,在短期内也取得长足发展。

配送是厦门电商发展的另一个“短板”。截至2014年底,厦门共有近4000家物流企业,但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大部分注册资本不到500万元。

《报告》同时指出,厦门市电子商务存在缺少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载体产业、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不到位、电子商务高端人才匮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跨境电商发展落后于竞争城市等七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给出了厦门发展电子商务的五点建议:依托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垂直型电商平台、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加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引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