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迅莹谈父亲高云览和《小城春秋》:读了一辈子还是没读懂 年过八旬的高迅莹女士似乎一辈子都在写父亲,包括《高云览文集》和《永远的丰碑———纪念高云览诞辰100周年》都是由她主编。但是,对于父亲高云览影响了一甲子时光的著作《小城春秋》,她总是说,“还没读懂,读一辈子也没读懂。很多事情是要随着年龄和经历,慢慢去体会的”。 高云览1910年生于厦门桥亭街。1932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诗歌会”,与杨骚、白薇、穆木天、叶以群、蒲风等一起活动。几年后,他到南洋当老师,参加“马来亚抗敌后援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1942年,与胡愈之、郁达夫等文化人士流亡苏门答腊群岛。1950年举家回国,定居天津,并写成《小城春秋》。 这是一部著名的描写革命知识分子生活和斗争的小说,它以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厦门破狱斗争为背景,反映了1927年到1936年中国革命斗争的一角。 1956年12月,高云览因病英年早逝后半年,《小城春秋》出版,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当时曾有“北有《青春之歌》,南有《小城春秋》”之说。 高迅莹依然记得,父亲创作时,每天,天一亮就进书房执笔耕耘,常常会忘了吃饭,忘了休息,终年足不出户,几乎没有节假日。 在最近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文章中,高迅莹详细地记录着《小城春秋》付印的是第6稿。“那是1956年春天。”高迅莹悲叹,“谁能想到,那年6月13日,他因病永远地去了。他常说,《小城春秋》付印后,要到工厂、到农村、到海防前线去体验生活。他还说,要好好写一写移山填海,修建鹰厦铁路的勇士们和海防前线的英雄儿女……” |
相关阅读:
- [ 12-01]厦门籍作家高云览纪念文集《永远的丰碑》首发
- [ 08-17]89件侨批文献亮相福建省图书馆
- [ 08-17]“海峡壮歌——福建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史实展”开展
- [ 06-04]两岸聚焦:活力四射的两岸文学对话
- [ 04-23]“两岸作家交流会”在台北举行
- [ 04-10]台湾作家、老兵后代刘台平:助力抗战老兵赴台寻袍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