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讯(记者 佘峥)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到底要通过研究诸如DNA这样的高大上项目,还是就地取材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昨日,两岸中小学校长们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束了今年的第九届海峡两岸百名中小学校长论坛,约定明天在台湾“再谈”。 闭幕式前举行了成果汇报,校长们分成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和中职组,介绍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校的科技教育到底要走精英化还是平民化的道路,引起两岸校长的深思,用大白话说,学生研究的科技项目是越高端越好,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要接地气? 习惯了航模、机器人,甚至DNA等科技活动的大陆校长惊奇地发现,很多台湾校长介绍的科技活动,都是从学生生活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就地取材的,譬如说,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开展的科技活动,高大上项目基本没有。 翔安区新圩中学副校长黄辉鹏说,这给我们启发,如何平衡科技教育的生活化和精英化值得思考。 黄辉鹏认为,即使是生活化的科技教育,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他说,我们的学生的研究都取材于自己的身边事,譬如说,他们看到家里种的菜,经常会长虫,反倒是旁边的杂草,百毒不侵。他们希望能从这些不长虫的杂草,找到驱虫的农药。 学生们从田里找来20多种杂草,使用最简单的工具:榨汁机,有的甚至用石头榨出汁,喷洒在蔬菜上,然后进行实验记录。通过这种朴素的方法,他们找到了7种最具驱虫效果的杂草,开始进行一个生物干扰的课题研究。 黄辉鹏说,在这种立足农村,立足孩子生活的科技教育中,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探索,也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 |
相关阅读:
- [ 11-06]网上作业多数成家长作业 要网络教育更要社会实践
- [ 10-27]集美开展“嘉庚精神宣传月”系列活动
- [ 10-23]省教育考试院发警示 替考等作弊行为将被追刑责
- [ 10-21]陈元邦:用谷文昌精神砥砺自我 做三严三实的践行者
- [ 10-21]黄仲咸散尽家财资助教育事业 辞世八年善行仍在继续
- [ 10-19]两岸国学教育大腕聚厦论道 朱熹第26代嫡孙受邀开讲
- [ 10-19]湖里区举行两岸亲子国学教育论坛 国学大师点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