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传真】 保障妇女就业休假权益 市人大代表陈夏玲说,“全面二孩”政策是件好事,要把好事办好,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她建议,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进入相关服务领域,并加以规范管理,如早教领域、母婴护理等行业。此外,也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加大对基层的投入,招募志愿者,在社区开办一些公益性的托儿班。 还有代表说,一些职场女性因担心影响工作或者受到就业歧视,想生却不敢生二孩。因此建议劳动部门重点关注某些企业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行为,依法保障妇女就业、休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完善教育医疗配套政策 市政协常委、民进厦门市委副主委张咏长期在教育界工作,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全面二孩”配套政策,解决市民“生二孩”的一些“后顾之忧”。 委员建议说,一方面,要加大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力量等的投入,早做准备,为可能到来的儿童潮配套相应的教育资源。学校,特别是幼儿园的布局,规模不用大,但点要密,方便幼儿就近入园,也方便家长接送;另一方面,延长生育第二孩的女职工产假,男职工的陪产假也可以适当延长。 委员还建议,要做好高龄产妇的生育保障,加强对36周岁以上有生二孩愿望的高危生育群体相关生育知识的宣传,抓好高龄产妇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妇幼医疗人员和设备的投入。 【记者调查】 1385张 截至去年年底,厦门共有30家有资质的助产机构,625名妇产科执业医师,开放产科床位数1385张。 0.3名 厦门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医生数不到0.3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大医院儿科医生一天甚至要接诊上百名患儿。 预约产妇180人 床位只有50张 “80后”夫妇阿峰和阿靓结婚三年,已经育有一个2岁男孩。今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后,这对年轻夫妇也想着给大宝添个弟弟或妹妹,不过,生还是不生,让他们纠结不已。 去年11月,“全面二孩”政策公布后不久,本报曾联合市卫计委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三成受访对象明确表示要“生二孩”,还有三成“正在考虑中”。根据市卫计委的调研测算,厦门符合生育条件的人数大约在30万左右,政策因素可带来分娩量约15万人。每个“准妈妈”预计三到五年释放生育势能,每年分娩量新增约3万人。去年一年,厦门的新生儿数量在8.5万人左右。也就是说,今年预计将同比增长35%左右。 医疗床位问题,成了“二孩时代”要破解的第一道难题。昨日,记者分别走访了市妇幼保健院、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产科门诊,发现候诊室挤满了等候产检的孕妇。一些产检项目,如三维彩超,至少要提前三个多月预约才能排得上号。产科床位也呈现紧张态势。湖里区妇幼保健院护理科主任护师邓玉华告诉记者,单单今年4月份,预约生产的产妇就高达180人,可医院开放的床位仅有50张。 教育学位问题,也将在“二孩时代”进一步凸显。在“二孩”全面放开前,即使每年都在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岛内学位仍比较紧张,公办幼儿园数量不够,一些小学班级座位从讲台下方一直挤到了后墙壁黑板下,教室里满满当当都是学生。 |
相关阅读:
- [ 01-02]福建出台规定 衔接新计生法落地工作
- [ 11-23]"全面二孩"政策波及赴美产子 厦中介称咨询量下降
- [ 07-04]厦门市民符合政策自愿放弃生二孩 2000元奖励不变
- [ 12-18]你会选择生二孩吗? 年轻人吐槽“二孩”是奢侈品
- [ 04-28]思明区虎溪社区妇联积极宣传“单独二孩”政策
- [ 04-08]厦约2.5万对单独夫妻可生两孩 推四项便民措施
- [ 03-19]厦门二孩商机提前“胎动” 试管婴儿、营养餐预热
- [ 03-17]浅析“单独二孩”政策出台 或将推动孕妇防辐射服市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