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世界电信日:电话背后厦门那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

2016-05-16 16:30:54戴懿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文洁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义务接线员抢接电话

一家人负责全村的联络,没有补贴也不计较

郑明程家里的老古董电话。

在翔安大嶝岛郑明程家的一张木桌上,一部黑色的电话格外引人注意。它没有拨号键盘,只有一个手摇柄。郑明程说,这个“老古董”已经在他家里“生活”了半个世纪,比43岁的他年龄还大。

上世纪60年代,大嶝岛是前线,有民兵驻守。郑明程说,当时岛上有电话总机,各村有分机。他们村里的分机,就装在他家边上的民兵部里。

“后来民兵部撤走了,电话拆了下来,暂时转移到我家,让我们代为看管。”郑明程说,身为民兵的父亲接下了这个任务,全家人都成了义务接线员。村里的通讯联络、会议通知全靠这部电话,有时候半夜电话响了,他们也二话不说爬起来就去找人。

“虽然没有任何补贴,但一家人也不计较,农村的人都很朴实很热情的。”郑明程说,这部电话给他的童年带来很多乐趣。父亲不许小孩子玩电话,因此能和电话接触的机会只有等到电话响起。“电话一响,兄弟姐妹四个人就抢着接,现在回想起来,很有意思。”他说。

这部老电话是手摇式的,摇的时候还得花些力气,摇上三四圈才能拿起电话。虽然上世纪80年代厦门就引进了程控交换系统,可以使用按键拨号电话,但在郑明程的印象中,直到他1990年去鼓浪屿读书,家里还用着这部老电话。

阿公阿嬷电话情缘

外婆16岁当话务员 遇到线路维护的外公

小张外婆家的电话,是上世纪90年代安装的,当时花了3688元。有人要找邻居,也经常会把电话打到她家来,因此邻里关系特别好。

当时正上小学的小张,每天都要和表哥表姐到外婆家玩电话,就连邻居、同学也跟着来玩。有电话来,大家抢着先说上几句。如果家里大人不在,他们玩得更疯狂,不小心乱按,真的接通了,话筒中传来一声“喂”,他们也回一句“喂”,然后赶紧挂掉。

后来,打电话可以听歌或语音了。家里有个小本子,上面有每首歌的编号,只要按个号码就能听歌或故事。当时打电话一分钟三角五角,但听歌或听故事每分钟要2元。“我们最爱听张学友的歌,刚开始偷偷打一次,没被发现,胆子就大了,越打越多。表哥还打电话听生理卫生常识。”小张说。后来事情终于败露,外婆发现有个月电话费特别贵,于是追查下来,孩子们被痛骂了一顿。

小张说,其实他们一家与电话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当年才16岁的外婆曾在电话公司当过话务员。就是在那里,她认识了电话公司负责线路维护的外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