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两岸青年领袖畅聊马拉松“慢生意” 相比起体育的竞技性,近年来马拉松更像是一种休闲方式在贴近人们的生活。12日在厦参加首届中国青年体育领袖峰会的嘉宾,分别从事着体育的不同领域,却无一例外是马拉松爱好者。他们解读起马拉松产业经济热潮,便带上了一份更朴素的热忱。当两岸青年体育领袖相聚在厦门,坐下来说一场马拉松,就有了更特别的意义。 耐得住寂寞的“慢生意” 近几年国内马拉松活动愈加密集,几乎每个城市都在举办马拉松。根据中国田协提供的数据,2016年官方注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达到195场,民间性质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马拉松产业的风口有很多机会主义者,而真正热爱马拉松的人会开始思考,商业与人性价值应该如何平衡。 优客工厂创始人毛大庆是知名的马拉松爱好者,他治疗自身抑郁症的事例令人印象深刻。他表示,在台湾,马拉松拥有更高的民众参与度。他回忆起自己在台湾参加马拉松的经历,当时天下大雨,许多观众端着姜汤鼓励跑者,许多自发的摄影师在记录这一切。而大陆的马拉松赛事,明显还存在着人才紧缺,组织力量薄弱等缺点。“台湾超马之父”郭丰州认为,马拉松应该是一项终身学习的过程。投资人用马拉松治愈了自己的健康,创业者用马拉松精神做企业。悦跑圈联合创始人兼CEO梁峰,认为马拉松是要耐得住寂寞才做得好的“慢生意”。探路者和同基金总裁张涛总结做马拉松产业的精神是“坚持下去、保持格局、不变情怀”,当马拉松成为一种文化,更贴近人性,自然就形成产业。 两岸马拉松的线上发展 相比起在微信朋友圈晒美食或是晒娃,最近你是否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晒跑步路线?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跑马拉松已经成为一件有格调的事情。而互联网的存在,让这项原本独立完成的运动不再孤单。悦跑圈联合创始人兼CEO梁峰对比了国内外的马拉松APP软件和网络平台,他发现外国的马拉松APP更注重于分析个体的进步,而国内的线上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种社交互动活动。通过马拉松能聚拢大量人群,网络放大了号召力和传播力。 而在马拉松发展得更早的台湾,线上马拉松同样发展良好。“运动笔记”网站的创始人姚焱尧昨日也分享了台湾路跑产业发展经验。“运动笔记”能做的不仅仅是分享照片,而是派出专门的摄影团队,为跑者建立个人赛事影音专辑。 两岸马拉松的线上发展同样蓬勃,呈现出不同面向的活力。中国青年体育领袖峰会虽然是首届举办,未来两岸体育互联网产业的交流已经十分值得期待。 |
相关阅读:
- [ 05-03]两岸(海沧)女子半程马拉松赛成功举办
- [ 05-03]两岸女子马拉松带旺小长假 海沧新老景区一路走俏
- [ 05-02]两岸女子半程马拉松海沧开跑 明星选手齐赞海沧美
- [ 05-02]两岸女子“半马”海沧开跑 “粉红女郎”一起奔跑
- [ 05-01]海沧女子半程马拉松举行 八千名“粉色女神”齐聚
- [ 04-29]两岸女子半程马拉松五一海沧开跑 两岸明星云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