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近些年来,厦门揽获了不少与“绿色”有关的荣誉称号,包括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绿色会议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由此可见,我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绿色”摆在重要位置。 日前,由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深改办发起的“深化改革看厦门”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进行第三阶段主题采访。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生动实践以及所形成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经验。 海沧区新景路是一条“海绵路”,绿化带中间下凹,尽可能引水。 翁角路的改造保留原有自然形态。 新阳医院的中心花坛和停车场。 海沧第二实验小学内的雨水收集桶。 厦门晚报讯(文/记者 谢雨真 李晓辉 匡惟 通讯员 黄茜 图/记者刘东华)“海绵城市”说的不是一座城市,而是建设一座城市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降水能就地被消纳和利用,避免路面积水。 去年,我国确定了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城市入选,如今在海沧和翔安两个试点区域中,“海绵效果”已逐步凸显。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监测点,监测海绵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海绵道路】 【案例:翔安洪钟大道,海沧新景路、翁角路】 特色:绿化带中部下凹,铺设鹅卵石,把积水往低处引流 以往下大雨时,人行道是容易积水的区域,行人的鞋子被浸湿是常有的事。 但如果雨天走在翔安南部新城在建的洪钟大道上,这样的烦心事就不会出现了。在一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施工观摩会上,工作人员拿出一瓶矿泉水倒在人行道上,十多秒后,地面只能依稀看到“湿迹”,没有任何积水。 这里铺设的透水砖有细小的缝隙让水渗透至土壤层。路沿侧面还设置了一个开口,车道和人行道的积水可通过缺口流入绿化带,利用植被和土壤的吸收渗透作用削峰调蓄。其余雨水通过设置在绿地内的溢流雨水口流入市政管道。这样的“海绵路”大大提升了渗透能力。 海沧区的新景路也是一条“海绵路”。这里的绿化带有点不一样,中间下凹,铺满鹅卵石,两侧种有植被。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张剑鸣解释,绿化带修得比路面低,积水往低处流,下凹也是为了引水效果更好,铺设鹅卵石是避免水流过大把土壤表层带走,从而阻塞排水管道。绿化带的植被选择也有讲究,如圆叶蒲葵、海南蒲桃等耐湿、根系发达的植物。 海沧区的翁角路部分路段改造时,特别保留了原有的林地形态,自然达到下凹蓄水作用。张剑鸣说,建设海绵城市时,最重要的是“先保护,再修复,后建设”,也就是说,利用自然原有形态是最好的,建设只是“第三选择”。 |
相关阅读:
- [ 06-27]琅岐“海绵城市”试点项目7月进场施工
- [ 06-03]厦明年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 有望成为全省榜样
- [ 05-30]建设海绵城市不是简单粗暴工程
- [ 05-19]未来5年厦门“海绵城市”规划:重点建设区域确定
- [ 05-08]厦门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翔安建“海绵公园”
- [ 03-22]根治内涝吐纳自如 厦门出台办法谋建海绵城市
- [ 03-19]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聚焦福州海绵城市建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