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单一,收入结构仍需调整 当然,海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个构成部分也有需改善之处。以就业为例,尽管工业园区带来制造业、批零贸易业等行业的劳动就业机会,但当地失地、失海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再就业的首选大多局限于市政建设行业,就业选择范围相对狭窄。 “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人口的就业创业能力和产业素质,农民收入才能随之稳步增长。”黄学东说。 另一个问题在于农民可支配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从数据上看,海沧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占比高达84.56%,而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仅有1420元与1980元,占比为6.45%、8.99%,收入结构还需调整。 在业内人士看来,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较低,说明农民缺乏投资的技能和较好的再投资渠道,无法很好利用自有资本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怎么办?黄学东认为,从持续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放在保证三次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另一方面,应以发展集体经济项目为突破口,统筹规划集体经济项目用地方式,建立农民共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海沧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区正在酝酿《扶持发展村(居)集体经济项目的若干意见》,今年将以“一村一策”模式推进“党建富民强村”集中攻坚计划,将村集体收入(不含补助)20万元以下的10个村居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力争全区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近9%。 记者手记>>> 基础虽然独具经验足可借鉴 海沧的工业化、城镇化程度高,城乡加快融合发展的态势日趋明朗。另一方面,农业人口少,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俗话说“船小好掉头”,当地的实际与优势,有利于审时度势,抢占政策先机,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对其他区县而言,要想在短时期内取得这样的成功并不易,毕竟,不少区县农业人口多,城镇化率不高。不过,模式虽难以复制,海沧抓住上级部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部署与休闲农业规划的契机,结合实际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做法和经验,却值得借鉴。例如,抓住机遇,当机立断,立足自身优势打造适合本地情况的产业;例如,因势利导、放开搞活,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这些在海沧试验田中被证明可行的办法和经验,都足可成为各地在促进农民群众脱贫增收道路上的生动指引。 |
相关阅读:
- [ 08-01]厦门居民收入跑赢全国GDP 超过福建全省平均水平
- [ 07-30]厦门居民上半年月均收入3795元 超过“全国线”
- [ 07-22]厦门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5元 比去年增长8.7%
- [ 07-21]上半年厦GDP增长9.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45元
- [ 07-21]禾山街道践行“两学一做” 上半年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 [ 05-13]厦门快递小哥收入全省第二 福建薪资列全国第七
- [ 04-21]去年翔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32元 增幅厦门第一
- [ 04-15]去年厦门超8万人年收入12万+ 缴纳了全市一半个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