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民情 > 正文

保障房小区道路瘫痪3小时没“三证合一”不得进入

2016-08-18 08:56:09吕寒伟 刘雪清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郑王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啥叫三证? 人、房、车三者契合

什么叫“三证合一”?

在一份《高林居住区停车管理规定(试行)》上,导报记者看到了解释。该规定是由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金安社区居委会和天地物业于今年6月30日印发,7月1日起开始实施。

制订该规定的目的,是为规范高林居住区的停车秩序,确保消防、救护车有效通行,创建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居住小区。

规定中写明,小区停车实行“三证合一”准入制和“先到先停、停满即止”的管理模式。所谓“三证合一”,是指保障房申请人或共同申请人的身份证、购房合同或租赁合同、车辆行驶证为同一人,同时,进小区的车辆限制一户一车。

按此理解,一套保障房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那么,他们开的车,也必须是登记在他们两人其中一人名下,才能在小区过夜,要是子女和他们住在一起,开的是自己的车,则不能过夜。

停车困境 三四千辆车抢1900车位

接近凌晨零时,雨还在下,在社区志愿者的指引下,导报记者找到了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介绍了停车改革的背景。

据了解,高林居住区一里和三里实际居住6000多户,每天的车辆进出为4000-5000辆次,扣除重复进出和来访车辆等,为3000-4000辆车停放。然而,此前的停车位,地下加上地上仅仅只有1200个,缺口达到1800个以上。“车子停得乱七八糟,有的停在人行道上,有的碾上绿化带,有的堵住出入口,所有的空间都被挤占,连消防通道都没有。”工作人员介绍,为此,高林居住区从2015年下半年起,酝酿停车改革。

2015年12月,经过社区组织业主代表召开听评会,征求了停车方案的意见,其中一项内容是“三证合一”准入制。今年,整个社区进行停车管理系统升级改造,优化停车环境,增设停车位。

经过改造,停车位已从1200个增加到1900个,缺口仍然很大。

过夜权利 卡住转租转借开豪车

为何要“三证合一”才能过夜?

前天晚上,在现场维持秩序的社区居民王先生告诉导报记者,“三证合一”的目的,是为了卡住蹭车位的外来车辆和不符合居住条件的可疑车辆。小区停车一个晚上才5元,太便宜,一些外来车辆钻了空子,停进小区,再坐公交车或其它车离开。“有的把房子给别人住,有的私底下出租,有的开豪车住租赁房,车子登记在别人的名下。”住房保障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三证合一”正好可以卡住这些车,把车位让给真正符合政策的居民。

经统计,截至前天,高林居住区“三证合一”的车辆有2907辆,绝大部分的社区车辆符合“三证合一”的规定。“真正进不去、堵路的,是少数几辆车。”工作人员说,比如,其中一辆车子,车主是房主的妹妹,显然不能进。

新规误伤 探亲车被拒门外

高林居住区的居民黄小姐虽然符合“三证合一”,但是由于堵车,没办法,她前晚也只能把车停在小区外。

她坦承,小区内的停车位不足,需要进行改革,不过,这样的制度设计,会误伤一部分人,比如,有的是父母亲老人家在高林居住区居住,子女要来看望等。

居民代表王先生则支持“三证合一”,“如果把探望车、借车开两个群体放开,还是没办法对外来车辆进行控制,措施形同虚设”。

市保障房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在规定出台后,考虑到了一部分人的实际情况,比如职业司机,每天回家开的车不一样,允许他们“二选一”,可以登记两部车,但每天只能有一部车进小区。

黄小姐建议,完善原有的制度,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措施。

方案微调 允许直系亲属车辆进入

针对前天的调试情况,相关部门及单位昨天进行了讨论。导报记者第一时间获悉,“三证合一”准入制将继续执行,考虑到实际情况,准入的车辆扩大范围,把申请人的直系亲属车辆也纳入其中,但也必须遵守“一户一车”的原则。

举个例子,如果是夫妻二人申请保障房,孩子尽孝心照顾二老,临时和他们居住在一起,如果二老无车,那么,孩子的车辆也准许进入。但是,哥哥申请的房子,妹妹如果要一起住,则不行。

市保障房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保障房禁止转租、转借,按照规定,外来人员临时居住需要报备,所以,直系亲属的车辆也要补办齐全手续,才能进入小区过夜。

昨天17:30,导报记者再度来到高林居住区。和前天晚上不同,对于非“三证合一”的车辆,昨天晚上全部开放。现场的工作人员回应,暂时全部开放正是为了重新登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