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市市政园林局呼吁,希望市民自发处理身边一些枝干较小的损毁林木,为厦门灾后重建贡献一份力。昨日,导报记者跟随市市政园林局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黄厝附近的一个临时林木堆场,这个堆场面积达6万平方米。
▲清理难度很大 处理:树木残枝将被制成肥料 全市数十万棵行道树被损毁,岛内清理出来的树枝都去往何方呢? 昨日,导报记者跟随市市政园林局工作人员来到了位于黄厝附近的一个临时林木堆场,这个堆场面积达6万平方米。 相关人士说,在岛内,一共有三个临时堆场供堆放清理出来的林木,分别位于黄厝附近、金尚路附近、湖里市委党校附近。这三个堆场开放时间是早上6点到天黑,市民自发清理掉的树枝,也可以运到此处堆放。 据介绍,这些断木残枝最终将被运到工厂里进行粉碎做成绿色肥料。 解释:城里的树为何更“娇气”? 在有关论坛,导报记者注意到,有网友质疑厦门的行道树“不抗风”。 昨日,市市政园林局相关人士说,城市绿化树通常不是土生土长的林木,这些绿化树是从外地运到城里“安家”的。 而这些树被移植到城里时,通常已经是大苗或者中苗。在这种情况下栽下的树,根系不会特别发达,难以深入到更深的地下。此外,城里的行道树是“圈养”,要人工浇灌,根部也不会扎得太深。 而农村的一些林木,从小苗开始就生活在那片土地。由于农村的树是“放养”,所以,它们需要吸收水养,根部就会扎得更深。 相比之下,城里的树木比农村的树木抵抗台风的能力就更弱了。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莫兰蒂”太厉害。 该人士称,经历此次台风后,今后在补种这些行道树上,“我们会选择一些抵抗台风能力比较强的林木”。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