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当年的条件,晚上想读书但没有灯光。陈清洲发现,当地一家纺织厂的缝纫机装有照明灯。他跟厂长“软磨硬泡”后,后者给他批了“条子”。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每晚10点后,陈清洲都会来到纺织厂的车间里,借着缝纫机上的灯光读书。经过努力,他如愿考上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上大学开销不小,而厂里正准备将他列为车间主任的候选人。一边是工作,一边是读书,陈清洲权衡之下,决定辞职。放弃高薪“铁饭碗”,这在当时可谓疯狂。大学三年,陈清洲靠兼职打零工,完成了学业。 笔耕不辍 第一篇稿件投了很多遍 见报后剪报保存起来 毕业那年,陈清洲在近300人的竞争中以第四名的成绩通过招考,成为一名交警,被分配到交警杏林直属大队工作,负责大队的宣传、教育、内部监督等工作,他还挤出时间给《厦门日报》投稿。 第一次投稿,一直没有刊登,陈清洲知道肯定是编辑不满意,为此修改了多次,先后投了很多遍。最终,编辑被他的诚恳打动,帮他修改了稿件的角度并刊登出来。 这篇稿件,陈清洲格外珍惜,做了剪报保存起来,反复研究对比自己写的稿件。之后,他稿子越写越顺,最高峰时,他一年在《厦门日报》上刊登的稿件超过100篇,还因此被评为厦门日报社年度优秀通讯员。在不断的磨炼中,陈清洲的文字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并逐渐把宣传阵地转移到了新浪微博上,获得极高的粉丝支持和人气,到现在,他的微博已经拥有了79万粉丝,是名副其实的公安“大V”。 |
相关阅读:
- [ 12-22]一位普通民警的病情牵动一座城——记厦门集美公安分局指挥情报中心教导员陈清洲(下)
- [ 12-22]央媒连续集中报道陈清洲事迹 厦门好民警感动全国
- [ 12-22]多家央媒报道陈清洲感人事迹 为清洲精神点赞
- [ 12-22]我是农民的儿子——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陈清洲(下)
- [ 12-21]陈清洲:一位普通民警的病情牵动厦门一座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