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外垃圾分类的步伐加快 在这个月底,垃圾不落地和“门前三包”就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其中,“门前三包”是去年出台的“升级版”,有别于先前的“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变为“包卫生、包秩序、包设施”。 今年6月底,岛内思明、湖里两区则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岛外,垃圾分类的“步伐”同样加速———今年年底集美区、海沧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40%以上;同安区、翔安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30%以上。在岛外各区的农村,还要设立垃圾分类试点。到了2017年底,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不遵守垃圾分类规定,或者随手乱扔垃圾,还可能招来处罚———8月起,有关部门将对违反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和“门前三包”规定行为进行处罚。 2020年底,垃圾分类将全面推行于全市范围(含农村)。到了那时候,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95%,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人均垃圾产量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绿海鸥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去年,厦门市便成立了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市政府通过了《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方案》和《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管理办法(试行)》,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将生活垃圾管理责任“分包”到位,并设立了有社会监督员参与的考评体系。此外,各区将配备10名垃圾分类专职工作人员,街道则配备3-5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物业小区)要按照300户配1人的比例配备垃圾分类督导员。 关于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的宣传大使,也已选定。“干湿要分类,有害单独放。资源重复用,生活更健康。”《厦门市垃圾分类宣导手册》里,吉祥物绿海鸥“教”市民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不久之后,绿海鸥会“飞”出《厦门市垃圾分类宣导手册》,出现在街头巷尾———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从垃圾分类基础知识、实操技能、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社会职责、公民意识等多方面入手,“传授”给大家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 |
相关阅读:
- [ 03-01]厦门市已建17条垃圾分类直运线路 范围将逐步扩大
- [ 03-01]厦门海沧创新生活垃圾分类模式获居民点赞 明年将推广
- [ 02-28]厦门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设施将完善 将再建两座垃圾处理厂
- [ 02-27]明年厦海沧区将开展垃圾分类 近六成居民办“绿卡”
- [ 02-27]厦门推行垃圾分类 岛内力争8月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
- [ 01-05]“八不”行为规范:垃圾分类不落地
- [ 12-26]厦门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 大力开展小区分类试点
- [ 12-19]厦启动垃圾分类宣导活动 力争三年内知晓率超80%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