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代表为英烈敬献花圈
寻根问源:“为人民献身,平凡的生命也会得到历史尊重”
比陵园修缮更有意义的则要属烈士本身:长眠在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的48位烈士,多数来自解放军第31军91师271团,参与了解放厦门岛的战役。他们没有彪炳的战功,绝大部分是普通战士,只有唯一一位副排长的“干部”,牺牲时大多只有十七八岁。
1958年1月,当时管辖海沧南部区域的海澄县人民委员会选址海沧东头山,兴建海沧革命烈士陵园,集中将48位烈士安葬于此。
当年参与渡海作战的解放军营长、后来担任31集团军副军长的王保田老将军,现年93岁高龄,听闻要为48位烈士重修陵园,深有感触,深感欣慰,他动情地说:“他们都是普通的战士,有的一参战就遭到敌军炮火袭击落水牺牲,多数没有立下战功、没有评上英雄模范,很多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和身世。今天,海沧人民还记得他们,怀念他们,为他们整修墓园,这既是对烈士英灵的告慰;同时说明只要为人民事业献出了生命,即使你很平凡、生命很短暂,但也会得到历史的尊重,得到党和人民的缅怀。”王老的这番话也道出了海沧人民修缮提升烈士陵园的一片初心。
对革命烈士的尊重与缅怀还体现在海沧“执着地找寻”上。从确定启动修缮陵园开始,关于这48位革命烈士的另一项工作也同时开展了——找寻他们的原籍和信息资料,因为人们只知道他们参与了厦门的解放战役,不少人的姓名、籍贯等信息一概不清楚。据海沧区民政局介绍,他们的工作人员走遍了31集团军和龙海地区,可惜收获甚少,查到的信息寥寥无几,“其中的二十多位烈士籍贯不清楚,有的甚至姓名也无法查到”。
“青山有幸埋忠骨,万代继承颂英雄。60多年前,这些烈士披肝沥胆、流血牺牲,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海沧区相关负责人动情地说,“烈士们虽然籍贯、姓名找不到了,但从今以后,海沧就是他们的原籍,海沧人民就是他们的亲人。烈士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令人感动,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在推动海沧的建设发展上没理由懈怠”。
多方筹备:“地方政府比部队想的还周到”
海沧革命烈士陵园的修缮提升改造设计方案,从一开始就高规格地着手起来。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烈士陵园的修缮提升改造是海沧深入红色文化挖掘与宣传的重要抓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从最初的设计理念,到后续的施工,相关部门多方协调,力求更加详实地描述历史,告慰这48位烈士的忠魂。
据了解,在陵园的修缮前期,海沧区民政局通过多种渠道,积极联系龙海市民政局、档案馆、党史办,厦门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三十一集团军,查询、收集海沧革命烈士陵园文献资料,为陵园修缮提升改造积累充足的史实与素材。
与此同时,海沧区领导带队分别赴龙岩、南昌等地参观龙岩毛主席纪念园、古田会议会址、刘亚楼将军故居以及南昌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等,实地参照学习著名革命纪念场馆的建设经验与做法,为陵园修缮提升改造明确工作思路与目标。
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也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认可和支持。“部队的战士们换了一茬又一茬,海沧对部队的感情却从来没变”, 31集团军李泽华副政委盛赞地方政府想的周到,他表示“修缮提升改造海沧区烈士陵园体现了地方尊重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的文化自觉,体现了对人民军队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担当。”
市老促会刘成业会长 (原厦门市副市长、原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主任) 也高度赞赏海沧重视发掘保护红色资源,弘扬革命传统的举措,认为其意义重大,修缮方案中雕塑和图案表述得当,并建议海沧加大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