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有诗意,在厦门。 这个依山傍海的城市有最优美的生态环境,还有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可称“海滨邹鲁”。 厦门的性格,既有大海基因的开阖气象,亦有赏月看景的点滴温柔。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 有诗意 在厦门 文/本报记者 谭欣妮 图/受访者提供 为什么很多人一来厦门就不想走了?在厦门生活了68年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水涌给出了“最文艺”的答案:“因为他们感受到了灵魂的共振,厦门就是他们的精神故乡。”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用“诗意地栖居”来比喻人类对于精神家园的追寻,而朱水涌化用过来,将“有诗意,在厦门”作为他推荐的城市形象口号。他说,对于得了都市病的现代人来说,厦门就是解药。 观古:文化基因源远流长 要论对厦门城市气质最敏感、感悟最深的人,朱水涌一定是其中之一。中文系出身的他,曾操刀过多部厦门形象纪录片,从早年间的国际花园城市、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到近几年的嘉庚精神宣传片,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什么是诗意?朱水涌说,就是一种美的生活状态,是温馨、文明、幸福,是厦门所有印象的集合体,“挣钱吃饭、消费,满足物质需求,那是生存,不是生活。” 而厦门似乎天生就带着这种美。这个依山傍海的城市有最优美的生态环境,外部优势浑然天成,更令人惊艳的是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用朱水涌的话来说,就是“文化的血脉”。 “厦门可称‘海滨邹鲁’。”朱水涌说,形容文化兴盛之地常以“邹鲁”指代。古时候,厦门出过“全科男神”苏颂,官至北宋宰相,还是科学巨擘,他领导创建的“水运仪象台”是世界钟表的老祖宗;一代儒学名家朱熹与厦门渊源深厚,曾任同安主簿,留下无数经典传颂。近现代,鼓浪屿登上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风口浪尖,洋楼的钢琴声与码头的歌仔戏余音袅袅,绕梁不绝。而现在,历经一次次转型提升的厦门更有活力,人文美、风光美、生态美三者兼具,内敛而灿烂。 看今:城市规划暗藏文脉 自1977年考入厦大中文系伊始,朱水涌研究中国文学与文化数十载,走遍大江南北,最爱的依旧是厦门。他用虞愚题在厦大上弦场的两句诗来形容厦门的性格,“自饶远势波千顷,渐满清辉月上弦”,既有大海基因的开阖气象,亦有赏月看景的点滴温柔。 这份气象与温柔,连带着厦门人对城市最深厚的那份情谊,让厦门在数十年的规划与建设间,始终守着鹭岛的精气神。朱水涌至今还记得当初环岛路开建时的景象,当时谁都没想到一片荒凉中辟出的路会变成今天最知名的美景。“能找准城市的特点与基因,在规划与建设中不断地突出、融合,这就是厦门最特别的地方,也是厦门为什么能始终独一无二,令人一见倾心。” 有诗意,在厦门。这既是朱水涌对厦门最贴切的形容,也是他对这片精神家园最殷切的期待。 |
相关阅读:
- [ 04-07]厦门市面向全球征集中英文口号 首日就收到数百条
- [ 04-06]厦门市面向全球征集“最厦门”城市形象中英文口号
- [ 03-27]厦翔安今起发出征集令 多年“零违章”油卡等您拿
- [ 02-27]厦门会晤青年志愿者创意征集启动 欢迎市民参与
- [ 01-13]厦门启动夜景照明工程完善提升 已经完成方案征集
- [ 12-27]厦门征集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资源
- [ 12-06]厦门市湖里街道LOGO征集评选结果近日揭晓
- [ 11-30]厦门市举行了“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颁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