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粗犷的薯茛衫,透着海岛渔民的生活习性;丝线将竹梢末节,串成了这件晚清细竹节背心,古人的手艺让人震撼;鲎壳做成的“鲎勺”,曾是闽南乡间大厨手中翻飞的“神器”,美味佳肴由此飘香;还有墨笔勾画的宋代“床母”崇拜神像、晚清科举书童挑的行囊、蝙蝠造型的闽南建筑构件和守望海峡两岸的“风狮爷”…… 这场展览,由清一品牌创始人郑清儿邀请闽南收藏家王建育共同完成。历时5个月,跨越厦门、漳州、泉州、台湾,从征集到的200多件藏品中,精选了百来件出展。 举办此次展览,主办方更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闽南本土文化,建立传统文化自信。 现场吸引了百名市民朋友到场观展。市民感叹,小时候的记忆,在这里全部翻涌回来了,这就是“看得见的乡愁”。 此展览为期两个月,截至6月15日。其间,清一家舍还将邀请闽南文化专家,举办南音雅集和闽南语讲座等。 为方便市民前往观展,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天上午9点30分至晚上8点30分,免费开放。 展览地点:厦门市思明区龙山南路84号龙山文创园一号楼清一家舍。 特写 百衲童衣,闽南人的知恩图报 现场,一件打满补丁的童衣,吸引了众人驻足。闽南收藏家王建育介绍,这叫百衲衣。旧时风俗,常生病难养育的孩子,起贱名、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才能祛病化灾。穿百衲衣,其实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头布尾,千针万缕地缝制成衣裳穿上,相当于“护身符”。 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要还布报恩,还一块能做衣服的布。索之碎布、报之匹料的百衲衣风俗,也体现了闽南人的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相关阅读:
- [ 03-13]故宫博物院厦门鼓浪屿展馆5月开馆 藏品未公开展出
- [ 11-05]藏品讲老厦门故事 108年前美8艘巡洋舰到访厦门
- [ 09-11]西班牙领事馆旧址化身博物馆 藏品600多件金银器
- [ 08-18]古玩圈套路太深:藏品没成功套现, 反而被“套”
- [ 08-14]英国博物馆藏品木乃伊“登鹭” 今起对外开放
- [ 08-12]奥运开始奥运藏品却跌了 因花样太多数量太大
- [ 08-11]古埃及木乃伊顺利入境厦门 247件藏品将在鹭岛展出
- [ 05-14]艺术厦门5月20日开展 “寒江雪”600件藏品亮相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