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服务送上门 垃圾分类“做到家” 小区探索分类新模式

2017-07-05 10:09:42叶舒扬 来源: 厦门日报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小小志愿者”入户宣传。

收集垃圾装车转运。

保洁员正在接受垃圾分类培训。

厦门日报7月5日讯(记者 叶舒扬) 如果有一天,当幼儿园小朋友敲开大门站在您面前,您会忍心视而不见,拒绝接过TA手上的垃圾分类海报吗?如果您所属的小区保洁员每天按时上门,主动收取您家中的垃圾袋,您会不会认真做好垃圾分类,为美化家园而努力呢?

垃圾转运流程长、居民集中投放意愿低、宣传难度大……传统的垃圾分类推广模式,在高层住宅楼小区并不完美契合。然而,在金山街道的支持鼓励下,金海社区国贸蓝海小区创新性采取“上门服务”的垃圾分类模式,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督导员上门指导,保洁员上门服务,“小小志愿者”上门宣传……在一系列为居民所想的服务下,国贸蓝海小区的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卓有成效,总结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

上门服务 小区探索分类新模式

“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和以前相比‘轻松’了一些。”国贸蓝海小区物业副主任徐扬,一边对记者这么说,一边检查着手下保洁员的工作情况。之所以说工作“轻松”了点,是因为在经过多次培训之后,保洁员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日趋成熟。这些从试点工作开始就坚持“上门服务”的保洁员,自然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在徐扬的带领下,他们依然坚持着,没有“退缩”。

自3月10日开启垃圾分类试点以来,“上门服务”的思想,就成为国贸蓝海小区工作的“指导思想”。督导员们常常提着宣传材料和垃圾袋,从20多层的顶楼一层层走下来,挨家挨户讲解分类;基于小区原有的协议,小区的保洁人员主动“上楼收垃圾”,就近在每一个楼层的垃圾桶进行分类检查和回收。既尊重了原有的投放垃圾习惯,又进行了分门别类,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支持,直接体现在了近70%的正确率上。

“垃圾分类正确率不是单纯的数据,而是具体到每一户的分类成果。”国贸蓝海小区的督导员告诉记者,“上门服务”是提高居民分类意识的手段,其目的在于促使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于是,督导员在上门分发环保垃圾袋的同时,对每一个垃圾袋都进行了标记,“具体是哪一户没做到位,一目了然。”结合积极主动的上门服务,督导和检查都能在居民门口完成,减少了繁琐的流程。  

“国贸蓝海小区所代表的垃圾分类模式,本质是因地制宜的各方协调合作,可复制可推广。”金海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结合国贸蓝海小区的成功经验,垃圾分类已经在社区辖区内的五个小区全面铺开。而在社区的协调指导下,各个小区正在积极探索属于自己的垃圾分类之道。

上门宣传 小小志愿者带来新风

“塑料是可回收垃圾!”顾小兰一直都记得,当她在家中整理杂物时,小儿子黄安迪脱口而出的这句话。在这之前,她的家中没有进行过垃圾分类教育,自己作为大人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仅仅是在幼儿园上中班的小儿子,怎么就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呢?一问之下她才知道,原来在黄安迪入学的金海社区大地幼儿园,已经开始对小朋友们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了。

“紧跟时代参与垃圾分类,对于园内320名孩子来说,都会是一生中难得的经历。”大地幼儿园副园长周小兰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在垃圾分类上“学以致用”,园方与金海社区共同策划,在国贸蓝海小区开展了“小小志愿者”活动。

在督导员的带领下,园内所有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们走进小区,用他们稚嫩的手敲开一扇扇居民的家门,“您好,我是小小志愿者,您知道垃圾分类吗?”那一天,许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已经能够和“陌生人”进行交流,激动不已地留下了泪水。

“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这是金海社区与大地幼儿园、五缘第一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积极合作,开展“小小志愿者”“小小督导员”活动的用意。孩子是社会的焦点,他们不仅能带动自己的父母亲戚,更能用纯真的笑脸,去打开每一户居民的心扉。

【亮点】

各环节无缝衔接

高正确率的背后,是金海社区对每一个环节深入协调,“环环相扣”进行管理的成果。除了居民的投放环节,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环节是否顺畅,同样起着关键作用。在垃圾分类试点之初,由于沟通不畅,垃圾转运车没有准时到达国贸蓝海小区,使得居民产生了疑虑。社区迅速跟进,在小区的物业设立了“垃圾分类联络点”。通过每周定期召开的例会,社区找到了最符合实际的转运时间,使得各个环节实现“无缝衔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