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工作于上月底全部完成,共拆除6.5万平方米 -“下山”的许庄人搬进三兴社区临时安置点,等安置房装修好以后将住进新家 厦门市水源地之一的石兜水库。(本组图/林志杰摄) ▲许庄村民搬进位于三兴社区的临时安置点。 拆除完成后的许庄村庄景象。 厦门日报讯(记者应洁林桂桢贵)集美最偏远的村庄之一——后溪镇许庄的整村搬迁在上周完成,随着最后一栋房屋的拆除,许庄剩余的193户村民走出深山,即将开始“从村民到居民”的转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偏远村庄的搬迁,和每一个厦门人都有切身联系。作为厦门市水源地——坂头石兜水库的上游村庄,许庄的搬迁首先出于水源地保护的需求,另外,随着厦门第二供水通道——长泰枋洋水利工程的打通,从长泰引进的龙津溪水也将流入石兜水库,届时,石兜水库将进行扩容,许庄的大部分土地将位于淹没线下,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 为了能让整座城市喝上更干净的水,有着近300户、1000多人口的许庄舍小家、为大家,于2006年启动了整村搬迁,一部分村民陆续搬出大山,来到山下的三兴社区安家。今年,随着水库相关工程进入倒计时,许庄剩余的搬迁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 时间急、任务重——记者从后溪镇了解到,在相关部门的协力配合下,在6月11日到6月20日短短10天内,后溪就完成了最后193户的征拆协议签订,随后,拆迁工作也紧锣密鼓开展,并于6月26日全部完成,共拆除6.5万平方米。 至此,许庄整村搬迁顺利收官。新一批“下山”的许庄人,上个月底前陆续搬进了位于三兴社区的临时安置点,等安置房装修完成后,他们将住进新家,开始全新的生活。 仅用十六天整村搬出厦门的“西伯利亚” 烈日炎炎,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山里的宁静——6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许庄时,这里还在进行最后的房屋拆除工作。许庄搬迁的“攻坚期”正好碰上入夏以来最高温的时段,连日来,后溪镇石兜水库扩容搬迁项目工作组在镇党委书记和镇长的带领下投入忙碌的工作,每个人都晒黑了一圈。天气太热,他们就在口袋里塞一瓶藿香正气水,以备不时之需。 从地图上看,许庄位于集美西北部的坂头-石兜水库上游,从山下进村,一路要走近一小时崎岖颠簸的山路。曾有人比喻说,偏远的许庄算得上是厦门的“西伯利亚”。 为了石兜水库扩容项目,今年6月,许庄搬迁加快了进度,在后溪镇及区重点办、执法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仅用了16天,就迅速完成许庄剩余的193户的协议签订和6.5万平方米的拆除工作。 在外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参与这次征拆的后溪镇石兜水库扩容搬迁项目工作组组长王文贤说,项目能够快速推进,首先离不开村民的支持,“我们一户户上门,跟村民讲项目的重要性,把征拆政策说明白说清楚,并且坚持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对每个征拆对象都有交代。” 多部门合力协助村民顺利“搬家” 事实上,自6月份以来,天气一直不理想,在许庄搬迁的商谈期间,连着几天都是大雨,后溪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陈金城带着工作组成员常常入户商谈到半夜,还得冒雨对房屋进行丈量。 在许庄搬迁的“攻坚期”,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100多名,他们中除了镇里的骨干和三兴社区的两委成员,还有很多来自集美区重点办、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部门。 “此次许庄顺利搬迁,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合力。”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市、区两级下定决心攻坚许庄搬迁项目,集美区委区政府专门设立片区指挥部和许庄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后溪镇两位主官现场坐镇,走村入户商谈,推动进展,有问题马上开会研究解决,并建立每日两次研判机制;区重点办“关口前移”,派驻人员一线指导;区建设局全力保障许庄的搬迁安置,并从三兴外口公寓提供82套房屋用于村民临时周转;区执法局积极配合镇工作组、拆迁公司与被拆迁户进行商谈,进行法律宣传和思想动员;区司法公证部门每天派两名公证员驻点项目,对有纠纷的房屋及时提供证据保全服务;供电部门也以最快速度对已腾空房屋进行线路迁移等。 近200户的搬迁,不可避免会碰到各种问题,各部门以“民生无小事”为出发点,靠前服务、协助村民顺利搬家。“许庄路不好走,好多搬家公司都摇头不肯来,后来镇里出面,协调了一家搬家公司上门。村民人手不够,征拆工作组的工作人员也挽起袖子来帮忙。”村民说,后溪镇里还专门配备了运输车辆,提供给有需要的人使用。 “此次项目征收任务能提前完成,得益于市区领导的坚强决心,得益于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得益于一线工作法的成功实践、得益于一线干部的无私奉献和敢于担当。”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区、镇将继续做好后续的安置工作并进一步做好就业扶持,帮助下山村民尽快转岗转业。 【讲述】 搬出大山 对下一代 一定会有帮助 这几天,三兴社区党支部书记刘开元惦记着给住在临时安置点的乡亲买电风扇的事,“天气太热了,得保证每家都有电风扇。” 刘开元是土生土长的许庄人,2006年许庄搬迁后,在山下成立了新的“三兴社区”,他是最早搬下山的一批人。现在,许庄已经全部完成了搬迁,看着从小生活的村庄被夷为平地,他的心情很复杂,这其中有不舍,也寄托着对未来沉甸甸的责任和希望。 “许庄青山绿水,生活安逸,但这里交通较为不便也是事实,搬出大山,对下一代一定会有帮助。”刘开元说,许庄大村分为许庄、大枋、崎洋三个自然村,十余年前启动搬迁后,村里年轻人走了大半,留在山上的主要是老年人。 这个村庄的命运和水库紧密相连。1958年,石兜水库开工建设,当时石兜乡的群众迁往现在的后溪新村,而从库底搬到高处的大枋与许庄、崎洋一起组成了后来的许庄。 有趣的是,“许庄”并不姓许,村里人主要姓刘和卢,有一种说法是,在闽南话里,“许”和“苦”是同一个发音,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落因为条件艰苦而被叫作“许庄”。 为了保护厦门的水源,许庄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变化,现在刘开元最关心的是村里这一批四五十岁的人下山后怎么办。“希望区委区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为走出去的村民谋划出路,让他们过得更好。” |
相关阅读:
- [ 03-29]厦门第二水源6月将可供水 长泰枋洋引水隧洞下月完工
- [ 12-27]碧水源与福建漳发汽车有限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 12-18]厦门三大核心水源将连通:可形成互补的供水格局
- [ 12-18]厦门三大核心水源将连通:可形成互补的供水格局
- [ 12-04]守护“母亲河”呵护厦门水源 陕西女孩成立首家环保组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