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英文单词,就跟厦门有关。“英国社会刚开始是以Cha来称呼茶,自从由厦门出口茶叶后,直接以厦门方言的语音称茶为Tea,这成为明末清初厦门和英国之间进行茶叶贸易的最好见证。”厦门市地方史专家、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荣誉指导彭一万说,中国茶从厦门走出去变成世界饮品,是厦门的一大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来自18个国家的外国人开始在厦门定居,中西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教堂、医院、学校、洋行等随之而来。尤其是鼓浪屿,在1902年成为公共地界后,被植入西方“公共”概念,多国“岛民”共同制定社区律例,共建了“具有突出文化多样性和近代生活品质的国际社区”,成了我国近代最早提倡法制精神的地方。 20世纪初,大批闽籍华侨精英返乡定居厦门鼓浪屿,也把异国他乡的文化跟生活方式带回来了。他们大兴土木,创立公司,发展商贸,开发房地产,加速了岛内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多元文化的磨合与成熟。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厦门爱国华侨陈嘉庚更是投入巨资在厦门兴办教育、企业,推动了当时厦门社会的转型,他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抱负依然是我们当今发展的理念。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国际社区的文化多样性……厦门是一个很好的见证。”彭一万说,胡里山炮台的花岗岩城墙、红砖建筑、三合土极富闽南特色,德国造克虏伯大炮又代表着西洋文明;被称为“琴岛”的鼓浪屿,则是“万国建筑博览岛”,汇集了音乐、美术、建筑、园林等众多艺术;中山路一片片临街骑楼商铺、集美学村“穿西装 戴斗笠”的嘉庚建筑,就更是中西文化交融汇聚的重要体现,而依山傍海、广征博引的建筑风格也是厦门人爱国爱乡、开放包容文化品格的展现。 不过,这远非厦门对外交流的全部。 |
相关阅读:
- [ 08-04]固金砖之厦 拓合作之门——金砖合作的福建故事
- [ 08-03]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倒计时一个月之际
- [ 08-01]湖里街道兴华社区举办“迎金砖•庆八一”退伍军人座谈会
- [ 08-01]“人文集美·添彩金砖”文明宣传文艺活动在集美街道上演
- [ 07-31]筼筜街道莲岳社区举办夏令营 少年迎金砖
- [ 07-31]集美亲子志愿者学习金砖五国知识 助力厦门会晤
- [ 07-31]“人文集美·添彩金砖”活动 走进霞梧广场看精彩表演学文明礼仪
- [ 07-31]迎金砖客,净化家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