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全流程把控 确保垃圾分类落实到位 -校园内回收的各种废品制作成手工艺术品。 厦门晚报讯 (文/图 记者 谢雨真) 目前,我市同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四个环节的前、中、后端,严防“源头分类、中端混运、后端混合”问题,确保全程可控。 在垃圾分类的最前端,厦门市突出激励引导。垃圾分类合格了,扫二维码凭积分拿奖品;优化小区分类垃圾桶点位布局,垃圾桶每日清洗、定期消杀;开展“一米菜园”、制作环保手工皂、推广环保酵素等活动,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 垃圾分类是否到位,得有专门监督。厦门市各区财政下达专项经费,聘请督导员做好桶边值守督导工作;街道与物业公司、业委会签订垃圾分类责任状;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考评办组织暗访检查督促;明确低值可回收物收处机制,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对回收企业回收箱进社区给予资金补助。 在垃圾收运方面,厨余垃圾采取公交化直运模式,划定厨余垃圾收运线41条,沿线设置收运点1300多个,保证各投放点的厨余垃圾定点收集,全封闭直接转运到厨余垃圾处理厂,减少中转环节,防止二次污染。全市购买了一批有害垃圾专用车辆,每半个月到各小区或清洁楼收集转运一次。回收企业根据回收箱传感信息,及时到小区收集可回收物,目前全市每天收集可回收物上百吨,对大件垃圾可以电话预约上门收集,运到专门处理厂。 【数据】 后端处理设施系统化 厦门市系统谋划后端处理设施建设,建成一座工业危废处理中心,年处理能力4.65万吨,实现全市有害垃圾专业化处理;在现有日处理厨余垃圾能力500吨的基础上,扩建一座厨余垃圾处理厂,可新增处理能力300吨;优化改造一座日处理能力6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用于处理厨余垃圾;超前筹建一座日处理能力1500吨的厨余垃圾处理厂,确保在2019年实现全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全市建成垃圾处理基地3个、焚烧厂3座(规模1800吨/日)、分拣及资源再生综合处理厂2座(规模1250吨/日)、大件垃圾处理厂3座,形成集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有害垃圾处理为一体、比较完备的生活垃圾处置配套设施体系。 |
相关阅读:
- [ 11-10]厦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第二次检查考评
- [ 10-17]厦门翔安区教育系统召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
- [ 09-10]《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 [ 09-07]何东宁调研集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 [ 09-02]开展垃圾分类有保障 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施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