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思明城市义工协会五周年庆 星级义工、优秀义工家庭获表彰

2017-12-25 15:43:23薄洁 王协云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五年来不断成长 优秀义工获表彰

走上舞台,手捧奖状,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在当日的活动现场,蓝永生等223位义工被授予“思明区星级义工”,陈霖等32位义工被授予“优秀义工”,戴白燕家庭等10个家庭被授予“优秀义工家庭”,工商旅游学校汽车部团队等5个团队被授予“优秀团体”。“感恩生活,爱心思明,我们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无穷的快乐。”获表彰义工纷纷表示,五年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义工凝聚力越来越强,大家在志愿服务实践中锻炼成长,在服务社会中也学会了感恩。

活动当天,还表决通过了《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理事会及管理职务选举办法》,以及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爱心企业厦门延谈桔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向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捐赠爱心款5万元。

一曲《当那一天来临》,唱出了思明城市义工的精气神,由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鹭岛老兵爱心志愿服务队带来的合唱,博得了现场的满堂彩。“部队培养了我们,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更要以身作则。”队长张宁义说,鹭岛老兵将在新一年继续快乐助人,传播正能量。

“义工父女兵”诠释文明内涵

动听的歌声,曼妙的舞姿,由厦门小白鹭民间舞艺术中心带来的歌舞表演,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为我们团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义工蔡普南看来,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之所以能保持活力,离不开创新。蔡普南说,这五年里,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打造了一个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今年还组建了“义工讲师团”,邀请专家学者、优秀义工等对协会义工进行培训,重在提升义工素质,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

老面孔带来新面孔,大朋友带来小朋友,思明城市义工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活力满满。方梓徽就是被爸爸方文杰“拉”进这支队伍的,每到周末,不论是在轮渡还是中山路等人流聚集地,总能见到这对“上阵父女兵”,或捡拾垃圾,或督导交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文明内涵。

从爸爸腰间的“小不点”,到如今已高过爸爸肩膀的大姑娘,五年的时间,从一个孩子身心品行的养成,最能看出变化。在当日的活动现场,方文杰、方梓徽家庭被授予“优秀义工家庭”。“如今我们是全家总动员,一家三口一起当义工,做文明理念的践行者和推行者。”在方梓徽妈妈李小艳看来,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爱护家园环境、传递正能量,这种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风家教。

“最美义工家庭” 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感恩又感动,这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蓝永生和妻子、女儿一同走上颁奖台,这个志愿服务标兵家庭被授予“最美义工家庭”荣誉称号。蓝永生告诉记者,新的一年他将迎来70岁生日,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和家人的肯定,更是他最难忘、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

蓝永生,坚持做志愿者已经数十载,被义工们敬称为“蓝爷爷”。蓝永生奉献的背后,也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每当志愿活动结束,他总会把红马甲打包带回家,老伴默默地帮着清洗晾晒,就是为了让义工们能穿上干净的红马甲。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从心出发。

从繁星点点到阳光璀璨,五年来思明城市义工队伍的壮大,蓝永生女儿蓝芳看在眼里,更感动于心,“我觉得这就是薪火相传的力量。”也正如蓝永生所说,志愿服务没有终点,共同播撒文明种子,弘扬志愿精神,让更多人看到有爱的厦门。

【简介】

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

协会成立于2012年12月22日,通过搭建开放式的爱心平台,打造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的“1+N”志愿服务模式,在全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摸索出一条义工自我组织化构建的特色之路,荣获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入围奖”。

目前,义工协会已组建多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队伍,设立30多个待岗志愿服务点及18个固定志愿服务点,连续开展280多期周末志愿服务活动,即使在春节、五一、国庆期间,志愿活动仍继续进行;五年来,城市义工协会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万场,拥有注册会员8000多人,数万人次参与其中;塑造了“全国首批优秀五星级志愿者”、“中国好人”王忠武、“中国好人”蓝永生、“全国最美家庭”许志仁家庭等道德模范人物;打造了“法庭义工”“国税义工”“地税义工”“身边好邻居”“善心善行365”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推出全国第一本讲述义工志愿服务故事的文集《义工的美丽岁月》和全省第一部义工微电影《中国义工》,形成独特的义工志愿服务文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