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城事 > 正文

2017年度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厦门居全国第四

2018-01-19 07:59:44黄璜 许晓婷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大创新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创新,一直是厦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的动力源泉。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机制、不断创新科技、不断创新方法,合力打赢了这场空气质量守卫战,为全体市民打造出更加生态宜居的环境,实现他们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憧憬。

【创新机制】

部门联动无缝对接聚力攻坚雷厉风行

AQI指数一超过50,“清洁空气厦门蓝”微信工作群里一声号令,各级各部门立即集结、各出其招,降尘抑尘、守护蓝天。步调是那么一致,行动是那么自觉,成效又是那么明显。这一切,得益于厦门创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体系,从夯实责任、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到综合施策,每一个环节都是严丝合缝,真正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一路攻坚克难,推动我市“蓝天保卫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是否落实,这早已是厦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影响各级各部门绩效考评的结果。创新的考核机制,让这项工作真正成了全市各级各部门不遗余力、齐抓共管的工作。不仅如此,我市还充分运用每月全市分析会、调度会等新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每月系统梳理工作任务、补齐短板,明确时限、明确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2017年3月,厦门市面临严峻的空气质量形势,市环保局积极牵头组织,“守护蓝天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于3月6日启动,各部门联手攻坚,空气质量止跌回升,排名重回全国前十。与此同时,厦门市各级各部门还持续推进各项专项治理行动,加快绿色海港、绿色空港建设,加强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和落实环保网格化监管……整整8个方面28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聚力攻坚下,得以有效完成,为厦门市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科技】

高科技的融入运用切实提升防控能力

2017年年底,翔安街头出现了一部“走航车”,凭着一个小小的仪器,这部普通的SUV就化身为移动空气监测站。哪个点位的空气质量不好?污染原因是什么?“走航车”只要经过必能发现。

科技创新的身影,在厦门2017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频频出现。2017年以来,厦门市新建1个大气超级站、4个VOCS监测点和3个边界监测点,投入7部移动走航监测车,实现了“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的空气监测,切实提升了分析预警的能力。

立足科技创新,厦门还进一步健全了空气质量事前联合预测预报预警及事后联合分析发布解读的机制。环境监测部门、气象部门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空气质量预报能力由未来3天提升至未来7天,并且可以进行精细化预报,为科学决策、精细管控提供可靠依据。市环委会还特别建立专家团队咨询顾问机制,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分析。而厦门率先全省实施的轻微污染应急机制,更确保了准确的分析预警、科学的决策得以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了大气污染防控的能力。

【创新方法】

精细化的防控措施污染治理有的放矢

在创新之中,仍不忘抓细抓实,这也是厦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特色之一,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现防控措施的精细化,让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立竿见影。

这其中最具有厦门特色的创新工作方法,便是针对轻微污染天气的应对办法。厦门不仅在全省率先启动这种应对机制,更在这几年间,根据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不断更新、改进。如今,这套应对办法不仅措施到位、机制健全,更是在实践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为呵护“厦门蓝”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厦门市目前已经建立起监测预警、指挥协调、执法监管“三位一体”高效管控机制。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坚持短期预报和即时预报相结合,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坚持一天一监测、一天一预报。一旦AQI指数不理想,只要市环委会的指令一发出,各区、各级各部门都会根据响应等级,自觉组织巡查执法,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管,形成强大合力。而在应急响应的时候,市环保局更是全局动员、全员参与,不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不论是局领导还是一线执法人员,统统要深入一线开展巡查,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时查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督促相关企业和主管部门落实应急管控措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