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厦门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为同安发展提供保证 同安区召开组织、宣传、统战工作会议

2018-03-21 15:27:55吴耀东 来源: 厦门网  责任编辑: 段马水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学思践悟 用新思想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一年来,同安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区领导带头深入村居基层宣讲上党课,掀起学习热潮,举办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和“周末学堂”,实现全区科级以上干部轮训全覆盖。

持续提升高山党校品牌特色,做到教学内涵、服务保障、环境美化“三个再提升”,举办各类培训班60期,培训干部3000多人次,吸引市内外3万多名党员干部前来学习考察,党性教育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全区1166个基层党组织成立560多支志愿服务队,发动17000多名党员以红心铸“砖心”,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平安维稳各项工作,把护航厦门会晤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最生动的实践。

今年,同安区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章要求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认真谋划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打造高山党校特色品牌,全面提升干部“谋划、统筹、督办、执行”能力。

精准施策 党建富民强村成效明显

近年,前格村声名鹊起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推进党建富民强村工程,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同安区在前格村成立全市首个“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搭建“国企+合作社+农户”合作平台,实现农民转产增收和村强民富。去年来,同安区采取项目带动、跨村联带、组团发展和异地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进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3个、美丽乡村项目52个,各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提升组织力是新命题,也是新考题。今年同安区将树牢责任意识、品牌意识、督查意识,分类别指导、分领域推进。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深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和离退休党员“进社区、亮身份、献余热”活动,提升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质量;扎实推进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持续推进国企党建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加强机关支部规范化建设,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树牢导向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2017年同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成绩不俗,33个省市重点项目交地量和房屋拆除量均居全市各区第二。亮眼的成绩离不开一批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干部,这与同安区坚持树立一线用人导向密不可分。

同安区创新遴选干部派驻重点项目一线,以工作组模式推进重点项目攻坚,设置责任清单、实绩清单、问题清单,下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有为者更有位,全年交流干部122名,选派132名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提拔处科干部116名,91%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全区干部队伍精气神得到有效提振。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需要好干部。今年,同安区将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统筹干部队伍资源,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交流轮岗,大力培养和使用一批28岁左右的科级干部和35岁左右的处级干部,既监督“干净”,更监督“忠诚”和“担当”,选准配强、建好管严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惜才爱才 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出台教育、卫生等人才引进培育细则,建立区领导挂钩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落户同安区省市人才项目区级配套标准为全市最高,区级人才工作津贴大幅提升,“部长会客厅”定期解决人才需求……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殷殷揽才之心。

作为千年古城,同安区还注重挖掘本土特色人才,首次表彰11名闽南民俗文化人才,建设3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14个民俗文化培训基地。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和民俗文化人才“一才一基地”建设,力争以基地辐射带动催生闽南民俗特色人才特色高地。

今年,同安区将树立“大人才观”,出台现代农业和重点产业人才引进培育政策,推动人才创业园拓展升级,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实施柔性引才政策,做大做实基础人才规模,做到“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为富美同安赶超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