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建言】 人才培养是关键因素 最近发生的“美国制裁中兴通讯”事件,引起国人对集成电路、芯片产业的再度关注。“厦门提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人才,目前厦门本地高校能够提供的集成电路相关人才每年不超过800人。”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崔建峰从具体产业入手谈产学研融合,他建议集美区政府可利用高校优势,比如依托厦门理工学院微电子学院等建立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服务。 “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实现产学研顺利对接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地方。”华侨大学副研究员黄志宏建议,要深化产学研合作,必须考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出台优惠政策简化办事流程 “产学研合作效果不理想,首先在于高校与企业需求不一致,高校目前导向是学术价值、论文数量,而企业注重应用研究和成果的产业化。”集美大学教授林媛媛点出了产学研困境的“症结”所在。 此外她建议,政府在推动产学研的过程中,要出台对校企双方均有利的优惠政策,并简化校企合作的办事流程,避免因为手续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明确三方责权利界定 “目前产学研三方在共同投入、成果分享、风险分担等方面机制上的不健全,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受益等合作成果的分享缺乏明确可操作的约定,且三方往往对责、权、利界定不清,在协议履行的监管方面也存在疏漏,从而导致合作难以为继的情况时有发生。”集美大学讲师陈家友建议,要尽快健全产学研合作的利益保障机制,将各项合作制度明确和固定下来。同时他建议,高校要把服务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率作为业绩考评和职务晋升的必要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人员“面向市场”。 |
相关阅读:
- [ 04-23]集美首支由台胞组成的“苔·芯”志愿服务队成立
- [ 04-23]集美区一村民自建房起火 六人受困 一人罹难
- [ 04-23]集美:“人文集美·悦读季”21日启动 “红色文化”
- [ 04-22]集美凤林湾雾气缭绕 建筑若有似无宛如水墨画
- [ 04-22]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举办地球日活动 为海岸线添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