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海沧区> 海沧频道> 省媒看海沧 > 正文

厦门通过传统戏曲进校园 在学生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18-06-26 17:16:43杨珊珊 来源: 东南网  责任编辑: 刘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厦门民立小学的孩子们在表演高甲戏。 (资料图片)

木偶皮影戏走进厦门一中,学生们纷纷上台体验。(资料图片)

民立小学蔡黄莺老师为学校高甲戏社团的孩子们授课。刘东华 摄

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的小学生“戏迷”在学习歌仔戏。施辰静 摄

  厦门民立小学的孩子们在表演高甲戏折子戏《管甫迎亲》。(资料图片)

东南网6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杨珊珊)近日,厦门“戏曲进校园”推进活动启动仪式在厦门一中举办,首批厦门“戏曲进校园”试点确定,厦门还将通过学校与专业戏曲院团结对共建的方式,探索提升“戏曲进校园”师资质量,将戏曲文化基因融入校园特色文化体系构建。

记者获悉,接下来,厦门市将持续深化推进“戏曲进校园”工程,更深、更广地推广戏曲文化教育,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近430所大中小学校、近45万名学生能免费欣赏一场优秀地方戏曲演出或展播的目标。

推广:设立试点校 戏曲在校园普及

“五月节,扒龙舟,你追我赶齐上阵……”近日,在厦门“戏曲进校园”推进活动启动仪式上,厦门市民立小学的同学们唱着闽南童谣,一边划桨,一边加油助威——热闹的龙舟赛场景在这场高甲戏《扒龙船》中被生动地再现。

除了高甲戏,当天还有海沧育才小学学生带来的搞怪逗趣的歌仔戏《杂菜汤》、槟榔小学学生表演的诙谐有趣的舞蹈《布偶的新衣》和多校学生共同表演的南音《七律长征》等,一批厦门的“小戏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戏曲的魅力。而这些精彩的表演,也正是近年来厦门推进戏曲进校园结下的“硕果”。

为了提升“戏曲进校园”的师资质量,当天,厦门外国语附属小学、民立小学、厦门一中等6所学校成为厦门“戏曲进校园”试点,并与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金莲陞高甲剧团和厦门市南乐团三大专业戏曲院团结对共建。

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的推进,“戏曲风”渐渐刮进了厦门的校园中,厦门还出台政策为广泛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提供保障。2016年2月,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我市戏曲繁荣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教育部门的合作,强化学校戏曲通识教育,推动戏曲进校园,支持地方戏曲剧团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赏析地方戏曲。积极打造青少年课外戏曲实践基地,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培育年轻观众群体”。2016年3月,厦门市文广新局还联合厦门市财政局印发《厦门市市属文艺院团(中心)文化惠民公益性低票价演出考核办法(试行)》,对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厦门市南乐团等深入学校等单位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演出的,给予相应的财政资金补助,从财政上落实对戏曲进校园的支持。

自2015年以来,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厦门市南乐团共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近200场,参与人数超17万人次。

传承:校团合作 于创新中延续

前不久,北师大厦门海沧附属学校蓝海豚歌仔戏社团一群“00后”“10后”小戏骨亮相央视戏曲频道原创少儿戏曲节目《宝贝亮相吧》,表演了歌仔戏折子戏《黛玉葬花》《沈园绝唱》,引起了一波轰动。

这并不是厦门娃第一次以传统戏曲惊艳亮相。厦门实验中学专门开设“京剧特色班”,该校学生曾在第六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中获一等奖并登上央视表演。据悉,该校还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由中国戏曲学院派教师团队常驻厦门实验中学,为该校新设的“京剧特色班”授课,开展京剧校本课程教学。

个别厦门学校凭借戏曲品牌崭露头角的背后,是近年来,厦门推动戏曲进校园工作,并逐渐形成氛围。其中,借助本地专业院团与学校共建正是厦门的一项特色。

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厦门市南乐团是厦门现有的三家专业地方戏曲院团(中心),也是厦门开展“戏曲进校园”的主要载体。

“一方面,我们走进海沧育才小学、北师大海沧附小、海沧延奎小学、公园小学开设歌仔戏社团,形成固定驻点,另一方面,我们带着《邵江海》《蝴蝶之恋》《陈嘉庚还乡记》等优秀剧目走进厦门大中小学演出,将歌仔戏文化‘送出去’。”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副主任庄海蓉说。

在进校园的过程中,传统戏曲也主动求变——庄海蓉介绍,中心创排整理了适合学生观赏的剧目《状元与乞丐》《安童哥》《八大锤》《武戏集锦》和课本剧《东郭先生和狼》等,在育才小学,还创新以歌仔戏唱唐诗,在海沧延奎小学创作现实题材、环保题材的歌仔戏小节目等。

在厦门民立小学,学校成立的“闽南文化艺术·七彩虹高甲戏社团”长期与厦门金莲陞高甲剧团合作,得到高甲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林英梨、陈炳聪等老师的教学指导。该校老师蔡黄莺介绍,作为厦门市首批闽南文化艺术特色校,民立小学每周都会开设高甲戏课程,每学年引进一场戏曲进校园演出或讲座活动。

“我们的学生相当喜爱传统戏曲,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都很好。”蔡黄莺说,学校高甲戏社团如今已经培养了200多名高甲戏“骨干小苗”。而为了让传统的戏曲更贴近学生,社团在专业剧团的指导下,先后创编了《管甫迎亲》《喜迎亲》《五步送歌》《扒龙船》《闽南童谣真正港》等融合高甲戏及闽南童谣元素的节目。

本学期初,厦门一中引进了厦门市弘晏庄木偶皮影戏传习中心到校展演,精彩的木偶皮影戏表演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学校不定期地引进国家和地方的品牌戏曲剧团到校演出,让学生体会传统戏曲的魅力。”厦门一中工会主席林宗进介绍,此外,传统戏曲还进入了学校校本选修课程,在校园文化节等相关表演中时常有学生选取戏曲节目进行表演。

思考:戏曲扎根校园 仍需更多扶持

“通过戏曲进校园,向青少年推广戏曲文化,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艺术鉴赏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庄海蓉说。

在蔡黄莺看来,学生学习传统戏曲,不仅能够开阔眼界,提高综合艺术素养,还能传承传统文化,发掘培养传承传统艺术的好苗子。

但值得关注的是,戏曲文化要真正扎根校园也面临着不少现实困境。首先就是“戏曲进校园”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例如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以表演为主体,属于差额拨补事业单位,财政只拨80%的人员工资。中心每年要为20%的工资及其他项目的资金努力演出创造收入,每年除了完成演出任务外,还要创作新剧目,工作任务重,无法保障固定的人才及时间投入到‘戏曲进校园’活动中。”庄海蓉坦言,加上中心创作经费有限,很难顾及专门创作适合大中小学生的课本剧等。

厦门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处的叶天霞也曾表示,厦门社会力量进入地方传统戏曲领域的投资渠道不畅通,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加大政府投入是专业戏曲院团扎实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的重要保障,如果财政没有提供资金保障,“戏曲进校园”活动就无法长期、有效地持续开展,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目标也难以实现。

缺乏专业稳定的师资队伍也成为影响戏曲进校园落地成效的因素之一。截至目前,厦门全市歌仔戏、高甲戏、南音仅有约26名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远远无法满足全市众多大中小学的需求。多年来,“戏曲进校园”的传承发展工作大多单纯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口口相传。这种方式虽然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接受,但也存在随意性比较大等局限性。

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向阳说,厦门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学校与专业戏曲院团结对共建,组织戏曲名家、专业演员兼职戏曲教学,提升“戏曲进校园”师资质量,还将开展戏曲师资专项培训或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学校专任教师戏曲培训力度,持续深化“戏曲进校园”工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