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23日讯(海峡导报导报记者 林连金 文/网络图 )7月16日那天,台北故宫博物院迎来了新一任院长,71岁的陈其南(左图)。他是上一任院长林正仪的老师。在林正仪任内,发生不少争议事件,导致台北故宫博物院声誉下滑,游客数骤降。正当外界期待“师父出马”的表现,陈其南上任第一天却“一鸣惊人”,公开喊“台独”,鼓吹“故宫台湾化”。 一口荒唐言,满腹“独”心肠。早年陈其南因其“本土论述”得到李登辉器重,而此次被蔡英文当局推上台又大放厥词。对此,岛内有分析指出,其所谓“台湾化”就是“台独化”,就是“去中国化”。在这样的“独”雾笼罩之下,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往何处去,不禁令人忧。 事件 新任院长鼓吹“故宫台湾化” “这些东西(文物)不知道怎么样子就跑到台湾,不管你叫它什么,我们就突然成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陈其南一开口就是荒唐言。 坐拥满院中国文物、艺术瑰宝,却刻意避谈其历史渊源,更绝口不敢提“我们为何能拥有”,陈其南还以人文地理学中的“飞地(指在某地中有一块隶属于他地的区域)”概念形容台北故宫博物院,说“游客来看故宫,不是来了解台湾,而是来了解中国”。因此他表示,上任后的重要任务就是把“故宫台湾化、土著化”,让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和台湾文化产生连结,成为“台湾人的故宫”。 陈其南匪夷所思的“故宫台湾化”言论一出,遭遇岛内舆论强烈质疑与批评。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当年跟着那些文物一起入台的摄影家庄灵表示,这些文物从大陆入台已有70年。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几十年前也已划出区域收藏台湾现当代艺术作品,“怎能说跟台湾没有连结?” 研究观光与文化议题的台湾铭传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纪俊臣昨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故宫台湾化”就是一个政治语言,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把“故宫”除名。因为“故宫”二字就代表着中华文化,你可以充实台湾文物、加入台湾特色,但中华文化绝对不可少。 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理事长段心仪则对导报记者表示,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当“陈其南们”全盘否认,还如何建立内在连结? 国民党民代柯志恩更直言,民进党当局骨子里就是要“去中国化”,不如清空文物还给大陆,再放进民进党所谓“与台湾有连结”的物品。 探析 民进党不断加码“去中国化” 其实,这不是民进党当局第一次拿台北故宫博物院做文章。 台湾时事评论员、专栏作家黄智贤昨日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组织条例”明确规定、限定故宫所有的预算都要用于搜集、保护、典藏、展出、研究中国文物,但在陈水扁时期,偷改了“故宫条例”,将条文中“加强对中国古代文物艺术品之征集、研究、阐扬”改为“加强对国内外文物及艺术品的征集、研究、阐扬”。 黄智贤指出,几字之差,却大大削弱、减损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定位和本质,而马英九时期也未能及时拨乱反正,因此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是花了很多时间以及预算东买西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外国文物。在民进党重新上台后,更是不断加码对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去中国化”。 2016年11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拆除影星成龙捐赠的圆明园12生肖兽首复制品,理由是“拒绝文化统战”。2017年7月开展的“万世师表——书画中的孔子”展览,时任院长林正仪曾拟删“万世师表”四字,称“为免产生对立”,遭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专任教授简明勇痛批数典忘祖,干脆宣布把每年9月28日以孔子诞辰设定的教师节也废除好了。 2017年5月,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明朝永乐皇帝瓷器”特展,但策展方却在媒体上称它为“东亚工艺美术的巅峰”。台湾联合新闻网称,“为了回避‘明朝’两字煞费苦心,大中华历史被东亚一刀断,‘去中国化’意图一目了然。” |
相关阅读:
- [ 07-10]莫让“博物院套餐”试题加重教育焦虑
- [ 09-13]9月1日至10月31日华侨博物院正在展出陈嘉庚藏品
- [ 01-12]华侨博物院跨界合作 将深挖文创资源形成文化IP体系
- [ 11-26]《中土油画展》华侨博物院开幕 油画有浓浓中国味
- [ 10-25]嘉庚纸模创意赛小达人来大PK 盖起“华侨博物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