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元殿试试卷。 龚洁展示双溪书院学生的月课试卷。 厦门晚报讯 (文/图 记者 龚小莞 通讯员 叶婧华) 《诏诰天下状元及第――圣旨博物馆馆藏珍品展》于昨日在厦门市博物馆书画厅开幕,展期至9月25日。这是一场关于科举考试的专题展览,也是徐州圣旨博物馆科举珍品在厦首展。本次展览共展出117件各朝代科举考试的相关文物,其中《同治年间榜眼黄自元殿试试卷》是极少数流落民间的殿试试卷精品,大多数古时的试卷都保存在中国历史档案馆。 据介绍,殿试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最高规格,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考试中者为“进士”。明清时期,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即人们所说的“金榜题名”。 这份殿试试卷分为四部分:卷面、履历、正文和卷底。殿试只考策问,策问内容是时务,主要考查学子的经世致用能力。因此不仅要有学识,还要有见识,绝非靠死读书能通关。策问还重点考查学子的书写水平,一手漂亮的馆阁体是必备的。 黄自元是清末书法家、实业家。试卷上,黄自元字体方正、乌黑,大小统一,让人难以相信是临场发挥之作。他的书法深得同治皇帝喜爱,被皇帝钦点为殿试第一甲第二名,荣登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链接 古代厦门书院学生这样参加科举考试 厦门晚报讯 (记者龚小莞)科举时代,厦门的学生是如何参加科举考试的?据史料记载,厦门最早的书院是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创建于同安县城的文公书院。此后历朝都有书院创设。根据新编的《厦门市志》记载,到清朝末年,厦门有名可考的书院共有19所。 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龚洁介绍,在这19家书院中,只有双溪书院可以选考举人,这是史料上有记载的。书院之间的功能也有区别。一般的书院只是用来读书,有的书院只能选考秀才。这跟“现在有的大学可招收硕士生,而有的大学不能”的道理是一样的。 龚洁说,厦门书院的学生首先要考中秀才,才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秀才可以到双溪书院参加乡试,就是考举人,中举者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中试者称贡士,皇帝提取会试前五十名进行殿试。 厦门文史专家李启宇在其所著的《厦门书院史话》一书中介绍,双溪书院是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同安知县唐孝本创办的。院基在县衙之东蔡复一旧居遗址。双溪书院是同安县学的补充。同安县学廪膳生员(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名额仅有20名,每人每年廪膳银仅有2两8钱。增广生员名额亦为20名,附学生员名额不限。但增广生员和附学生员均不发放膏火银(学生的食宿补贴),这部分人成为双溪书院的主要生源,人数最多时达200名左右。 龚洁收藏有一份双溪书院学生的月课试卷,作者是吴锡璜。他后来不仅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医师,也是《同安县志》的作者,为今人研究古同安历史留下了大量珍贵资料。在这份月课试卷上,吴锡璜写了一篇文章《睊睊胥馋》,并凭此文得了第十名奖励,即“膏火300文”。 |
相关阅读:
- [ 07-16]中国画名家展14日至18日在厦门博物馆举行
- [ 07-06]厦门市博物馆牵手院校开启文创设计大赛
- [ 06-05]个人藏品进校园“博物馆”里来开课
- [ 05-23]博物馆 让“连接”活跃起来
- [ 05-23]博物馆要当好“超级连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